由本來念鋼琴演奏博士,中途出家改變跑道,畢業後,幾年之前由紐約佳士得拍賣行,由台灣出生到美國升學,再來到香?成為Gagosian畫廊的Senior Director,王涵怡 (Han-I Wang)嚐盡了不同的藝術及城市味道。早段的人生都浸淫在音樂裡,談人生中的藝術衝擊,她先由貝多芬說起,也自然不過。
TEXT:何兆彬
2. 美國藝術家Ed Ruscha
「我才剛由LA回來,我已經有二十年沒有去LA,這城市果然有它的獨特魅力,就是它的Road Culture。Ed Ruscha生活在LA,今年 80多歲了,他的畫?基於洛杉磯的汽車文化上面。在洛城,你會由Nebraska開車到LA,或由從Texas開到LA,路上有很多看板、廣告,Ed Ruscha的藝術?是從這種開車文化領悟出來的。他最有名的《Hollywood》,或畫加油站,我要去LA才了解他為甚麼要這樣表達,原來他是在這種西岸汽車文化裡面領悟出來的。」
3. Jane Austen《傲慢與偏見》
「我從小喜歡看英國文學作品,Jane Eyre (《簡愛》)、《傲慢與偏見》等,喜歡看女性奮發圖強,不管社會制度怎樣框在那邊,她都能Outsmart。所以對我來講,最重要是《傲慢與偏見》,我甚至把女兒名字叫Jane,都是因為這本書因為Jane Austen。書中,女性在傳統觀點下,要嫁人、要生孩子,那都是別人的期望下成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女人不在別人的框框底下生活,那就是我。 」
4. 女藝術家Katharina Grosse
「她是典型的打破界限的藝術家,她將整個房子畫上顏色。她創造、打破常規,她從沒有想過我是女生,會受體能限制。你看她的訪問,她常談到『自己從小?不會想我只能做小東西,我是?做大作品的人。』她做雕塑,也做裝置,而她的靈感之一是Kandinsky。
2016年,她在MoMA PS1的展覽,將一個房子畫上紅色,被票選為當年紐約MoMA最值得看的展覽第一位,這其實很難,因為展覽這麼多。當時她把廢棄的軍?,賦予了生命,她的作品不只是平面的東西,而是給予東西一個新生命。她是女性藝術家,其實也像Jane Austen,只不過她用的顏色。」
5. 抽象大師Mark Rothko
「我在藝術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紐約Christies舉行的晚拍,當時有一件Mark Rothko作品,令我我第一次站在一幅畫面前,感動到掉眼淚!站在畫前,你會感到畫把你吸進去。最好玩的事情,是我第一次看到同一幅畫,是幾個月前,在費城博物館裡。這幅畫本來收藏的一對芝加哥夫妻,他們一直把它外借到費城博物館,後來二人過世了,子女沒想到怎樣處理它,就把它賣了。原來,你只是一個藝術品的守護?,它只能陪伴你一段日子。
Mark Rothko的東西很心理學,不管他自身、他家裡身?受過很多磨難。我後來看過他很多作品,?括在侯士頓做了很多教堂,?是畫暗色,很宗教性的作品。你站在它們前面前,原來有這樣的感受,它可以跟你有這樣的聯繫。我很少遇到藝術家會像Mark Rothko這樣自我反省,讓你內心激盪。Rothko是畫他內心的不安。你能怎樣找到出路?但沒有出路,它其實是很黑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