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人物】電車狂熱分子 謝耀漢叮叮全記錄

2019-11-19

謝耀漢,最討厭別人叫他做電車男。

問他哪個稱呼最合他心意?電車迷?他笑說:「自己不只是電車迷」那麼簡單。電車專家?「專家是由別人說的,自己怎能稱自己是專家?」他搖一搖頭大笑。

今年39歲,自幼至今都在西區長大和生活,也就是電車廠的附近。叮叮每天跟他說早晨,這也是他去年結婚的場地。謝耀漢為電車着迷近30年,全港每款電車都有編號,而他全部都有記錄,究竟是柚木內框?鋁製內框?還是觀光車或……他都如數家珍。

電車,香港人賦予它一個親切的外號:叮叮。但它為何叫叮叮呢?謝耀漢從舊報紙中考究了此名的由來。

他由盤古初開談起,「電車最早的名字其實是電線車,」他不知道「電線車」何時開始使用或結束,反正1902年電車還未通車時,電車公司本來叫做「香港電線車公司」;到1904年電車通車後,它叫做「香港電車局」;1910年終於落實叫做「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他補充道:「我見過有張車票寫着電線車。」

至於叮叮,「說法有兩個,其一是以往售票員用打孔機為乘客打票,這時會發出叮的一聲;另一個是電車行走時,可以發出叮叮聲。」原來不只司機可以響「叮」,車尾有兩個叮叮掣,乘客可用腳踩出叮叮聲。

他帶記者行到車尾,指着地下一個較小的金屬按鈕,旁邊有另一個一大塊的,他建議可以玩前者,後者比較大聲就不要隨意踩。「但最好都唔好玩得太密啦!」他大笑,用腳踩了幾下,果然發出清脆而低音的叮叮聲。他相信,早於1904年電車行走時,它們已叮叮作響。但究竟幾時人們用「叮叮」來取代電車兩字,他估計約在互聯網興起後(即約九十年代至千禧),因為他小時候跟家人只會說「搭電車」,沒人講「搭叮叮」。

Image description 謝耀漢身後的電車用作觀光,他自8歲開始迷上電車。 (吳楚勤攝)

8歲誤闖車廠後着迷

為何鍾情於電車,謝耀漢提到過去的一幕……

他在大約8歲的時候,有次獨自誤闖電車廠。

「即是現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位置,它以前是電車廠來的!」他回憶說,當時他下車後,「貪得意」沿路軌往前走,「我見到一架拆散晒的電車,只剩下『骷髏骨』(支架),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從此,他迷上了電車。

30多年追隨電車,他認為電車最大的變化是由柚木內框變成金屬內框,而且柚木內框電車隨歲月流走而不停被淘汰。

他把一個列表放在枱上,上面記錄了每一架電車的目前狀態。原來現時柚木內框與金屬內框電車的數目分別是93及67架,而全港目前有171部電車(其餘包括觀光電車、工程電車等等)。

這時,他更精準地說:「你應該寫170部,因為多出來的一部,尚未推出市面。這部新電車是鋁製的,屬Bright Ring Tram系列,有LED燈在車身,這將是第四架的Bright Ring Tram。」

他說,根據資料,在八十年代中期,全部電車有約160部。可見這30年來,電車數目增長不多。但柚木內框的電車卻不斷被淘汰,換成鋁製內框的電車。而使用柚木內框之餘還有藤椅的電車,就由八十年代開始淘汰──直至今天只剩下一部,這部仍然行駛的「古早味」電車,編號是120。它的路線天天不同,讓不同乘客都有機會乘坐。但它亦沒有特定時間表,所以遇上它都要講彩數。

香港出口電車往英國

謝耀漢預期93部柚木內框電車會愈來愈少,而鋁製的電車會由現在的67部愈增愈多。固然,他覺得可惜,但在時代洪流下,他亦無法反抗,唯有以圖片逐一記錄它們的生離死別。

「每一架我都影晒,官方不會告訴我幾時拆,但因為我住在電車廠隔籬,所以我差不多天天都會看一看各電車的情況,也會記錄它們的狀態。」其實看着這批古舊的電車被拆後再換成新車,他內心很糾結。

「有些電車,我已搭了二十幾三十年,見到它被拆到散晒……」他帶點傷感地說。問他電車公司拆柚木內框電車的速度有幾快?「最快一年可達12部,但現在速度已慢了下來。」鋁製電車在2011年登場,最初有4部,現在67部,可見它們取代柚木電車之快。

他說記錄的時候很傷心,一度想「鏟走」整個圖片庫,但網友希望他能繼續堅守工作,所以他還是默默地繼續做記錄。

Image description 謝耀漢去年結婚,在電車舉辦婚禮派對。(受訪者圖片)

香港的電車,是在本地裝嵌製造的?

「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香港製造的。」謝耀漢點頭說,1904年,香港電車被斬件式由英國運到香港裝嵌,到現在材料來源地當然已由英國變成中國。

他在參觀電車廠時,從一些工程師得悉,電車公司的工程師人手充足,但落手落腳又資深的師傅就不停流失。這恐怕也是柚木電車被淘汰的其中一個原因,因鋁製電車由組件裝嵌,柚木電車需要更高的維修成本,問題是師傅哪裏找?「而且,柚木電車也有一定壽命,例如30至40年。」他強調此乃官方講法,他認為柚木電車可改裝成觀光車,繼續為市民服務,未必一定到時到候就退役。

上面提到在1904年,香港的電車部件由英國運到香港再把它裝嵌而成,但時至今日,香港竟有出口電車到英國使用。「在英國的Birkenhead(伯肯黑德),那兒有兩部由香港製造的電車,每天仍繼續接載乘客。這電車的結構與120是一樣的。」謝耀漢肯定地說,這兩部電車在1992年全新運送過去的。

他向記者展示一些圖片,「你看一看車頭,上面放了新年快樂的揮春。」揮春是簡體字版,他說曾建議有關方面可用繁體字。無論如何,他覺得十分驕傲,「當然驕傲!我的感覺是,香港電車揚威海外!而且在1904年,電車組件由英國運到香港裝嵌;但到1992年,我們就把電車送回英國,讓英國市民乘搭,好似connect咗!」We connect?「We connect,係嘞,哈哈哈!」他大笑。

壞車需由電車推回廠

電車歷來只在香港島行駛,但電車公司在戰前不只一次計劃在九龍開拓電車服務。在其中一張1919年的圖則,可見規劃中的電車由現時的尖沙咀鐘樓附近位置作為總站,經過紅磡、九龍城……再穿過旺角和油麻地,行走在彌敦道、漆咸道、界限街等等。他指,此規劃沒有如期執行的原因,包括戰爭及九龍當時已出現民營巴士,「在政府的角度來看,未必需要在九龍發展電車。」

謝耀漢認為,假如九龍有電車行駛,天星小輪未必會像今天一樣「坐以待斃」,因為小輪可跟電車連成一氣,作為點對點的運輸接駁。

香港百多部電車之中,暫時只有一部冷氣電車。他理智地分析,冷氣電車一時間難以再推出很多部,因他相信供電網未必能負荷。「但即使天氣很熱,我都會選擇乘搭柚木電車,因為拉開玻璃窗涼風已來到。」

講了那麼多電車的歷史故事,最後,謝耀漢分享他自己在電車發生過的故事。「10年前,有一次黑雨,我被困在電車車廂中。那是一個早上,我坐電車到中環,但路軌浸滿水兼已滲進車廂。全車除了司機,只剩下我一人。隔了半小時,雨水仍然未退去。最後,我搭的電車連摩打也被浸壞,要由後面的一架電車推車,慢慢地推,一直推至石塘咀。」他憶述。

另一件事是他去年結婚,在電車舉辦婚禮派對。

他的太太是菲律賓人,由於他暫時未能申請太太來港,兩人婚後一直分隔異地,現仍未有小朋友。

電車總站專用交通燈

Image description 直條白燈,示意電車向前行。

直條白燈,示意電車向前行。

Image description 紅燈等於平時交通燈的黃燈,意謂等候。

紅燈等於平時交通燈的黃燈,意謂等候。

Image description 斜條白燈,示意電車要轉彎。

斜條白燈,示意電車要轉彎。

謝耀漢小檔案

年齡:39歲

學歷: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學士

職業:金融業客戶服務

家庭狀況:已婚,太太是菲律賓人,現身在菲律賓

撰文 : 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Image description 謝耀漢(箭嘴)現時在Facebook開了專頁「香港電車文化保育學會」,經常舉辦各類活動。(受訪者圖片)

Image description 工程電車通常在清晨出沒,圖中這兩部的外型均非常古典。(謝耀漢攝)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