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把香港這個都市搞得人仰馬翻。彭博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出現嚴重的「failed state」危機。的確,人人搶口罩,一罩難求。新年情人節送禮自用皆宜的荒怪現象,隨後搶購各種物資,被新加坡部長譏笑「唔好學」,其實新加坡等多地都在搶;未搶,只是時辰未到,疫症未殺到來。現代文明進步,偏偏會被病毒細菌打敗?
疫情期間,人們會想起馬奎斯的巨著《愛在瘟疫蔓延時》。馬奎斯是哥倫比亞作家,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寂》,《愛》是他在八十年代的作品,其後更改編成電影。小說描述了一段在十九世紀跨越半世紀的愛情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在戰爭和霍亂的日子,疾病、死亡和民不聊生中穿插着這道可歌可泣的愛情清泉,令人看後掩卷長嘆生命的無奈和盤根錯節的錯配,而問生命為何。
小說中描述男(Florentino)、女(Fermina)主角的愛情,在暮年終於能再度延續下去,激情再見。為了廝守這段再來的此生緣份,他們最後決定徵用一條郵輪,掛上霍亂的旗號(黃旗加黑色交叉,當時所有港口將不會讓它泊岸),彼此守着這段苦盡甘來但不為世俗認同的愛情,有如霍亂的瘟疫,在水上遠離俗世,海枯石爛下去。
情況就如今天的郵輪事件,不被靠岸一樣。
霍亂,對於現代西方醫學,是一個很重要的啟蒙。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致,一旦受到感染,腸道的細胞受到霍亂毒素入侵,在細胞內徹底把一個指令蛋白G-protein控制,腸道細胞分泌大量水份及電解質,令患者迅速流失大量水份,虛脫而死。死者面容凹陷,雙眼還來不及合上,嘴巴因極度口渴而張開,死狀恐怖。
首要鎖定源頭
在1854年的倫敦,也出現嚴重的霍亂疫症。地點在倫敦中部西敏區的Broad Street(今叫Broadwick Street)。對於當時引致多人受感染死亡的情況,人們毫無頭緒,有如當年沙士霧裏行軍一樣。
當時的設備及醫學知識,沒有辦法解決疫症的謎團,大家的說法莫衷一是,有人指是污染空氣所致。當時一位醫生John Snow,獨排眾議,指出可能是由污染食水所致。他利用地圖把病人分布鎖定,推算源頭,最後找出致病的根源就是一個街上公眾水喉,它的供水管受到糞渠污染。
這種源頭排解、追蹤傳播人士及傳播途徑的分析方法,成為現代流行病學的基礎,至今仍應用在全球爆發疫症之時,他也被後世稱為流行病學之父。至於他當年鎖定源頭的水龍頭,仍屹立在今天的街上,學術界定期有「Pumphandle lecture」,是公共衞生舉足輕重的權威講壇。當日,John Snow就是在他發現的Pumphandle旁向大眾解說疫症的衞生理念。他當年的Germ Theory,就是疾病的病原(Germs)。
監禁疫症病人
目前新型肺炎疫情逼近,有人以人權、平等、自由等理由不服從隔離及監察,但在當年面對瘟疫,沒有太多治療及控制手段時,也用上強硬手段。畢竟,地球不是一個人的,是大家生存的地方。
最著名的故事主角是Typhoid Mary。Typhoid乃傷寒,與霍亂同是口糞傳播,患者腸胃不適、屙嘔及發燒,細菌流竄血液及各器官而引致生命危險。1907年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有名愛爾蘭女廚師叫Mary Mallon,造成超過50人感染,三人死亡,全部都是她的食客。當時對感染源頭遍尋不獲,苦無對策,雖然懷疑Mary,但她本身毫無病徵,不但拒絕接受檢查(據說她十分了解自己的權利和保障),也不肯停止煮食。最後在公共衞生人員Baker的再三安排下,連同警察上門,一輪打鬥後竟被Mary逃脫,遍尋不獲。最後彼此鬥智鬥力將她拘禁。當時,連Mary用過的衞生巾也不放過,但所有的化驗都沒發現。終於在她的糞便中找到細菌,確定了糞口傳播途徑。之後,她被隔離拘禁經年,最後在隔離期間死亡,解剖時發現她的膽囊滿是傷寒菌。
就如今天的新冠狀病毒,沒有病徵,迴避隔離,是疫症繼續擴散的其中關鍵。
二十一世紀,人類最擔心是什麽?
微生物學和抗生素的出現,把細菌的威脅大大減低。踏入二十世紀,真正威脅埋身的是,病毒。Bill Gates也曾多次警告大流行疫症(pandemic),最能威脅全人類。病毒粒子小,傳播快,能到達較遠距離,比起主要靠接觸及糞口傳播的細菌,更易引起大規模爆發。城市人口密集,人們以旅遊探險回歸自然為時尚,城市化把自然及野生動物的領土收窄,令這些長年不見天日的病毒現於人間,引爆多場瘟疫,至今,冠狀病毒已被確定至少七種,連今次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其中病毒最大的潘朵拉,直指蝙蝠。
圖片:網上圖片
撰文 : 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