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黃裕邦(左)、歌手Serrini(右)
近年紅磚屋一帶被改建成公共藝術空間,名叫「油街實現」,取自油街12號的諧音。去年油街實現擴建,峻工後今年與公眾見面,期間找來詩人黃裕邦、唱作歌手Serrini將當中的元素,放入新詩及歌詞裡。原來黃裕邦本身,就是炮台山的居民。
TEXT BY 何兆彬
繁囂中的詩和歌
新詩《大藝術》由黃裕邦 (Nicholas Wong)創作,他曾在2016年,以英文詩集《Crevasse》,獲得美國 LGBTQ 文學獎──蘭布達文學獎的男同志詩歌組別首獎。邦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哲學碩士和香港城市大學英語創意寫作藝術碩士,現於教育學院任擔任文學及人文學系高級講師。Serrini則是近年大紅的香港創作歌手,近年以隻身身份,獨自創作歌曲、出碟、安排表演,在香港的另類音樂界創造了一 個小奇蹟。Serrini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及文化研究系,博士論文以分析音樂聚眾與流行音樂的形成為主題。
阿邦寫詩,Serrini唱歌,兩人分日開創作,但剛於12月發布的音樂錄像,就是二人同時在油街實現出現,一起念詩《大藝術》,談展覽、畫興畫框、裝置藝術與空間,石粟樹和場地。然後由Serrini唱出她的新歌《透看》:「逆風捲百世浪 / 意識飛過對岸 / 熱風吹透冷汗 / 撞開所有跌宕 / 沿路透光 / 不再匆忙 搖晃 搖晃 / 故事過程 心透亮 再凝望 / 不怕灰塵 穹蒼 穹蒼 /心更清澈日朗」
位於北角的油街實現。
他的詩作《大藝術》,由光、鸚鵡寫到八角形的石屎框,環境與藝術的關係,到底如何?「詩作呈現了不同藝術形式和物料之間舌戰的境況,互相鬥大。而在這個鬥大的過程,我希望透過不同的提問,甚至質問,讓大家反思藝術之於自己的意義。石屎框的出現,構成了內、外之分。框由外打破是破壞,由內打破卻是突破。石栗樹被石屎框包圍著,卻仍然可作伴奏,也可聽到框外傳來的詩歌。藝術的表述與意象,可以超越一切現存有形或無形的框架,因此,無論是限制抑或突破都不重要,重點是它根本不能也無法阻礙藝術。」
一般人讀新詩,都是半明不明,《大藝術》很多意象,讓阿邦替大家導讀一下,「油街實現有很多綠化帶,也是一個很寧靜的空間。但我覺得這裡一直有很多關於藝術的對話在進行,只是我們平日太忙太趕、太專注自己的聲音才聽不到。」寫這首詩,他說就像將藝術帶到城市,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我會代入觀眾嘅身份,去諗大家會點看待藝術這件事。」
二人合作,剛推出了音樂錄像。
那這次合作,可帶來什麼新想法?「之前沒有想過,詩可以融入 Music Video 之中,也因而可以加插詩歌對讀的環節,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