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書中藏珍饈 開卷嘗百味

2016-12-09

Image description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女顏如玉。」可是對於歐陽應霽而言,書本更藏着珍饈百味,他認為:「比起長篇大論,有時一頓飯已能將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濃縮地呈現人前。」於是去年初,歐陽應霽在PMQ開設Taste Library,每月以不同食材作主題舉辦烹飪活動、推薦相關書籍外,又與領事館合作,交流各地飲食文化。在圖書館成立近兩年之際,首個長期計劃「家傳食譜」正式推出。原來一切源起自歐陽應霽家中那複雜、刁鑽的餐桌……

講到自家住家飯的味道,歐陽應霽便滔滔不絕。「我媽媽是福建人,又是印尼華僑。但她卻在上海長大,後來去日本做生意,打仗時回到廈門居住,然後才到香港。而從小看着我們長大的老工人則是一位新會人。所以家裏的餐枱永遠有很多層次,由早餐到宵夜,一日五餐可以有十幾二十種口味爭妍鬥麗。」南洋菜系的沙嗲、糕點、喇沙、鹹魚咖喱,以及福建蝦麵、炒麵線、薄餅,還有上海的酒釀菜式、日式炸豬扒只是日常一隅,水餃、雲吞更不在話下。

Image description

記錄回憶

歐陽式家常菜五花八門之餘,一家人還特別嘴刁。歐陽應霽分享道:「我們尤其挑剔,福建薄餅要再配一個大地魚醬汁,魚先烤再磨,做出味道獨特的醬汁。餡料用的肉絲、菜絲烚好又要再放一晚。做一次薄餅,兩三日前便已經要開始準備。印象最深刻是十幾歲時,我們還會特別去深水埗北河街街市某個雞檔後面,買手工製作的薄餅皮。」家中的住家飯不止是美味,更構成了一個又一個回憶。

中學時代,歐陽應霽曾很「反叛」,放學愛獨自去尖沙咀。十二三歲的初中生故意不回家吃飯,反而走入五芳齋、滿庭芳、太平館、Spaghetti House、Jimmy's Kitchen等餐廳嘗鮮。但他始終離不開家裏的味道,所以在成立Taste Library前,他已經常鼓勵身邊朋友,要盡快記下由小吃到大的家常菜。

Image description

Image description 在塔斯曼尼亞,歐陽應霽走遍酒莊、果園、牧場,認識到一班採釀蜂蜜、做果醬、做乳酪、種菜的有心人。(被訪者圖片)

多走一步

歐陽媽媽離世前,親手寫下的四五十個食譜,現在就成為歐陽應霽的珍藏。同時亦啟發他將此變成圖書館的新計劃,邀請朋友和飲食業第二、三代分享各人的家傳食譜。接下來的後續計劃,歐陽應霽希望人們可以在圖書館看書外,也能從書中挑選一個食譜,然後到廚房即席炮製。「畢竟飲食不應太嚴肅、太學問性,因為它始終來自生活。而生活便是偶然、不可知,所以我們便隨意、開心去做。」他笑說。

至於Taste Library的出現,同樣有緊扣日常生活的想法。歐陽應霽回想道:「一直以來我都想要一個廚房,可卻非高調或離地的私房菜、烹飪班,而是一個公開的溝通平台,沒有那麼多商業考慮和束縛,真正做到飲食文化上的交流。而且多年來我收藏了幾千本與飲食相關的書本、雜誌,於是與PMQ傾談途中我們萌生向前走多一步的念頭,結合廚房和圖書館。各地有專門販賣飲食書籍並連接廚房的書店,又或者附設圖書館的烹飪學校,但圖書館兼廚房的形式卻從未見過。」

就似拋磚引玉,去年年底有一對夫婦捐出500本珍貴的飲食書籍,這令歐陽應霽更加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他們與我素未謀面,只是Taste Library的會員,來過這裏看書,知道我們會好好保存書本,於是決定捐出。那些書的年紀甚至比我還要大,由他們的長輩一路傳下來。」

此外,館內有不少藏書是歐陽應霽旅行時親自搜羅。他笑稱自己已鍛煉出敏銳的第六感,「由街頭小吃到高級飲食,我都會『捐窿捐罅』搜尋相關書籍。有時不經意走入簡陋小書店,或是不起眼的小賣部,反而會有特別發現。如早陣子在古巴,想不到在一個小賣部裏亦找到古巴文食譜。還有一次,在伊斯坦堡的博物館裏,我在一堆不同題材的書籍中挖出一本講述鄂圖曼帝國傳統食譜的書,開心得就如『執到寶』。」

他又試過因為在倫敦讀到的一本書而決定去一間餐廳。「那是一間位於郊外農場的餐廳,去到我才發現它位於溫室裏,腳下便是泥地。女廚師用農場和英國當地的食材,製作出基本卻又精采的菜式,讓我在中午就已喝得醉醺醺。之後我又帶了中學老師去下午茶,在那裏消磨了一整天。」一直延伸開去,書本、食物便構成眾多難忘的經歷。而這亦是Taste Library的原意,叫人透過食物、書本去追尋歷史及回憶。

Image description 助理策展人Andy早前到韓國向各位「阿豬媽」學習正宗韓國菜,於是近期圖書館亦有一系列韓國菜的推薦書籍。(被訪者圖片)

階段重點

曾做設計、畫漫畫、寫作、主持、策劃 ……歐陽應霽在2003年決定今後所做的事情都要與食物有關。他解釋:「2003年沙士爆發,有日我去麥奀記,平時人山人海的餐廳那天只得兩三人。突然間我有很強烈的危機感,這些熟悉的食物有一天可能會因某些原因而消失。就在那個下午,我覺得一定要做個有關香港味道的整理。」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重點,做過那麼多工作以後,歐陽應霽發覺飲食工作最能令他眉飛色舞。他最後補充道:「飲食這個工作我已決定只會愈做愈深入,或愈做愈普及,即是要具有真正的文化內涵。現在我未必再對介紹餐廳感興趣,反而更着重食材、烹調方法、背後有關家庭與人物的故事。」

撰文:陳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