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人如其名,義薄雲天,為人不拘小節,收學生從來不收學費,反而經常宴請好友徒弟去陸羽茶室歎茶。國畫出身,雕刻成名,早在七十年代,他已獲英女皇頒授MBE勳銜,實屬當時華人藝術界難得一見的鬼才。
張義鬼斧神工,有力化腐朽為神奇,故眼中沒有垃圾,但風趣幽默的他卻開玩笑說:「但係老婆睇我唔順眼時,成日話我係大件垃圾!」沒有笑看風雲的心胸,焉能做得出格局宏大的作品?
撰文:潘天惠
人不可以貌相,宗師,是看不出來的,張義個性風趣,言詞刁鑽中見巴辣,卻又平易近人。「年輕時什麼都學餐飽,素描、油畫、國畫、雕圖章等,自小就喜歡做手工,什麼都懂,但最精就是擔擔抬抬。」他是冷面笑匠,就算旁人已被他的說話逗得呵呵笑,他依然喜怒不形於色,並一直稱雕刻是藝術界的粗重工夫。
張義生於1936年,父母皆在香港出生,為避開日本鬼子的刀槍,母親決定到廣州生產,待局勢回復平靜後才帶子女回港上學。當年醫療和衞生環境不濟,母親總共生過9胎,其中3個離世,一家八口,張義排行第2,遂自稱「張老二」。
53年前大會堂辦個展
「母親深信棍頭出好仔,不論誰對誰錯,跟誰打架,總之就先打我,因我前面是家姐,所以我還要幫手洗屎片。」母親起初不同意兒子走藝術路,盼他能繼承父親的瓷器生意,但張義就是叛逆,左耳入、右耳出,最終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主修國畫和篆刻。
「父親對我將來做什麼沒有太多意見,只是喜歡把我的畫送給朋友和親戚,要知道當年家家戶戶對裝修也不太講究,所以我的畫就變成他們的牆紙,到今時今日所餘無幾,當年追她(太太)時都畫過她,好在畫在紙皮上,保留至今。」他未說完,在旁的張太便接口:「每次畫完便被送出去,他才放下畫筆,全身投入雕刻。」惟張義聞言,不置可否。
「我是無師自通,陰差陽錯升上德明中學,中二邂逅太太,之後在台灣大學畢業,回港後教過書,今日香港最頂尖的設計師都是我學生。」
1963年,他已經「出人頭地」,接受香港希爾頓酒店邀請,完成了人生第一件青銅壁畫作品,1964年成為在大會堂(時稱大會堂博物美術館)舉辦個展的首位中國人,風頭一時無兩。
「回來不久,聖士提反(赤柱聖士提反書院)也找我教書,教書是為了搵食,以免餓死老婆瘟臭屋。」張義不僅作品充滿特色,教學方法也別具創意,「我是教畫畫,錢果豐、何驥都是當時的學生,班衰仔上堂無心向學,又話無帶畫筆,我告訴他們:你們交回一張白紙就不及格,用牙咬兩咬就及格,再用手撕幾吓就多幾分,再塗一些顏色上去就有七八十分,聽完大家都肯用心交習作!」
初期靠妻子教書養家
1979年,張義獲英女皇頒授MBE勳銜,1988年獲得香港雕刻家年獎,曾在理工學院(即今日理工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1984年榮升中大藝術系主任。
「當年見到英女皇都是大富豪,好似我這種搞文化的平民,簡直鳳毛麟角,算幾巴閉!」他一臉自豪地說:「本來我應該在1996年退休,但中大話一時間找不到其他人頂替,被迫延遲兩年才能歸隱。」
「話說回來,我不會說自己是什麼風格、什麼主義,想做、喜歡就,就去做,做出來希望別人看兩眼,欣賞就讚兩句。」張義坦言在香港搞藝術,不可能貪圖名利,否則難成大器,「別說為錢,也不可能為錢,只會嘥錢,可幸的是當年雕刻家不多,池中無魚蝦自大。」
成功男人背後確是需要賢內助,張氏夫婦識於微時,一起走過56個寒暑。張太當年赴台大念外文系,回港後擔任小學老師,一度要一個養全家,她說:「他有段時間沒正職,何來收入?當年教書收入不低,總算請到工人,他就只顧在外面鑿木頭、鑿石頭!」
聽罷,張義馬上接口說:「我幾乎用盡老婆的私己錢,但她從來無要家用,我答應日後賣到作品,一分一毫都交給她,開頭賣幾百,之後是幾千,再後來是幾萬,疊銀紙好似棉胎咁厚,我試過將大紙轉成硬幣整蠱一對仔女,哈哈!」
錫老婆會發達,他放心把財政大權交給張太,也願意不收分文教學生,甚至經常自掏腰包請學生、朋友去陸羽茶室歎茶,四海之內皆好友。
志同道合的好友,今年再次聚首一堂。1985年中環交易廣場落成,15位雕塑家參與置地公司首次舉辦的「當代中國雕塑家作品展」,相隔32年後舉行「重聚」雕塑展(即日起至11月16日,中環交易廣場中央大廳),以「重聚」為主題展出包括張義在內的9位藝術家合共26件作品給公眾欣賞,其餘藝術家包括朱興華、朱銘、李福華、梁巨廷、李慧嫻等。
一生投資最多在書本
擅長創作長腳蟹的張義,今次共有兩件作品展出,其中一件是《跋扈將軍》,談到創作秘技時他不假思索道出口訣:「畫人難畫手,畫獸難畫爪,畫樹難畫柳。」
《跋扈將軍》形態像蟹,融入了超現實手法,像螃蟹四足直立,修長帶刺的蜘蛛腳,頭部伸出突兀的雙眼酷似女性的乳房,背後還有大小不一的蟹鉗。
蟹,能攻擅守,張義,同樣是通天老倌,儼如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書,命相、解剖、哲學無所不曉,他笑言一生人投資最多的不是股票和房子,而是書本。「我看書不喜歡由頭開始,總之就隨意看,藏書量拍得住博物館,我不懂日文,但會買日文書,查字典看書,敢說我對現代日本藝術的了解甚深。」
至於作家,他說喜歡古龍多過金庸,因人物的感情更豐富。
張義一對子女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下長大,早已潛移默化,小時候甚至對外面的世界感到莫名其妙,張太笑言:「他們幾歲就在家中亂畫,外出食飯前先畫後食,後來發現其他小朋友要學畫畫,覺得非常驚奇。」子女長大後選讀設計,如今連孫女孫仔都已成年,現已舉家移居洛杉磯,三代同堂,樂也融融。
幾年前,張義中風,被醫生勒令戒掉幾十年的煙癮,身體因而更健康,但有時候心急會氣喘,談話時未必能夠一氣呵成說下去,但訪問當日,精神奕奕,張太也被?得眉飛色舞。「我喜歡做俠士,老婆話我是大件垃圾,要付錢送走我,但在我眼中是沒有垃圾的,當年我執石頭、木材回家,連垃圾佬都要多謝我,尤其是打風之後,街道一片狼藉,多得我才能幫他們減輕工作。」
任何微不足道的小東西,落入張義手中也能化成藝術品。「平日朋友聚會,也會叫我即興摺東西,手上沒有工具,我說大腦就是你的工具。」
說罷,他拿起咖啡廳桌上的墊枱紙也能摺一番,又說:「別人要錢搵錢,我是無本生利,材料都是執回家,我用一雙手就夠了。」
此時此刻,記者終明白,「命運是對手」原來是這個意思!
張義小檔案
出生年份:1936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學歷:1958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65年獲紐約國際教育學院頒贈獎學金,赴美國及歐洲進修。
職業:雕塑家
興趣:閱讀、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