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虛無主義 社會毒瘤

2018-11-20

閱報道,北京一名愛滋男自知無藥可治,年來約40名女子發生性關係,並故意弄穿避孕套。他在微信中表示:「拉她們陪我上路……想想都覺得滿足。」看來,《論語》中曾子言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能用於此男身上。他四處散播愛滋病,旨在找人陪葬。

美國中期選舉結束,即發生慘劇,槍手在加州千橡市一小鎮的酒吧大開殺戒,12人無辜遇難,兇手也喪命。這類槍殺案的兇手早料到難逃一死,殺人不過是找人陪葬。他要尋死,大可自行了斷,為何要找人陪葬呢?一般的解釋是:兇徒心理變態,或有精神病。這樣的解釋也許令人釋疑安心,卻迴避了更重要的問題:精神病患者數以十萬計,什麼導致兇徒要找人陪葬?一個答案便是:他們都是虛無主義者。

虛無主義可以是一種哲學,或對人生的一種看法。古希臘的悲觀哲學家已說過:人最好不要出生,其次就是早死。生存除了受苦之外,別無意義。十九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都有類似的見解。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借一個角色之口說:「我但願死在母親胎中,不用來到這個世界。」道出虛無主義的要旨。然而,思想上的虛無主義者不一定是殺人狂。

Image description 美國加州千橡市日前發生慘劇,槍手在一間酒吧大開殺戒,連兇手在內13人喪命。(路透圖片)

排斥任何價值

虛無主義者有以下的特徵:一、他們排斥任何價值──尊嚴、倫理、心靈、友誼、工作、愛、家庭、真、善、美等等──他們都痛恨之。他們哪能找到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呢?二、他們對自己、世人和社會都感到絕望,不想活下去。若只得這兩個特徵,不過是思想上的虛無主義者,未至於殺人。生無可戀,大可出家為僧為尼,或歸隱深山,與世隔絕,甚或做犬儒,一簞食、一瓢飲,過最簡樸的生活。

導致虛無主義者去殺人是第三個特徵:卡繆說得好:「虛無主義不僅是絕望和否定(一切),而是追求絕望和否定。」所謂追求絕望和否定,就是「崇拜」毀滅。這類虛無主義者將一切生命視若草芥,包括自己和他人生命。他覺得,毀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光榮的事。用本傑明(Walter Benjamin)的話講,這類虛無主義者「自我異化」(Self-alienated)到一個程度,「毀滅自己竟有美的快感」(an Aesthetic Pleasure)。若要作比喻,這就像有被虐待狂的人,給人痛打竟可以得到快感。殺人狂在毀滅自己和他人時得到快感,這算不算「美的快感」?

「自我異化」的虛無主義源自西方。十九世紀中,第二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人類由鄉鎮遷往城市聚居,與家族和鄉土的紐帶斷裂,揚棄了基督宗教的傳統價值。在「贏家全贏、輸家全輸」的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正如馬克思說的,人只剩下「交換價值」(即市場價值),沒有「內在價值」(尊嚴),人不再是世界/宇宙的中心,正如尼采說的「上帝已死」,一切都被容許,虛無主義遂乘勢抬頭。

尼采早看出:虛無主義是現代社會最大的毒瘤,最嚴重的危機。可是他樂觀地相信,人有「力量意志」(The Will to Power),便可以割掉毒瘤,轉危為安。基督宗教的宇宙觀崩潰了,可以建立新的宇宙觀。基督宗教的倫理和價值不管用了,人可以「重估所有價值」,自建新的價值。人要克服虛無主義,方可以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人,就是尼采所說的Ubermensch(譯「超人」或「人上人」)。

Image description 某些殺人狂不一定精神失常,他只是「自我異化」。圖為美國市民悼念槍擊案中殉職的警官和無辜受害者。(路透圖片)

找人陪葬心態

話是這麼說,但能做到的人有多少?當向上流動之路愈來愈窄,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少數人壟斷了社會資源(包括房屋、教育、美食、清新空氣等),難免有人心懷怨恨(Resentment):既然我生存已沒有意義和價值,我也不讓你活得有意義和價值。這不就是愛滋男找人陪葬的心態嗎?

孟子見梁惠王時,曾引《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汝)偕亡。」典出夏朝桀統治天下,自比太陽。百姓痛恨他,怨恨去到一個程度,若太陽有「喪」的一天,我就跟你同歸於盡!這不正是某些殺人狂的心態嗎?他不一定精神失常,他只是「自我異化」。精神病還可醫,「自我異化」則無藥可服!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