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亂世中讀莊子

2019-10-18

現今社會撕裂,眾分兩派,爭持不休,朋友割席,親人反目,毫不留情,怎麼辦?請教輔導專家是一法。私下讀莊子,不失為平復心情的良方。《齊物論》雖然難懂,但仿效陶淵明筆下五柳先生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閒來讀之,必有所得。

中國文化的黃金時代在春秋戰國。斯時亦如現今般是亂世,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小國之民日夜恐懼大國侵吞,身家性命難保。各門各派有學問之士,紛紛提出其救世或救個人的主張。儒、墨、法三家旨在救世,提出新的政治社會及經濟制度,重享太平。莊子和楊朱則為救人,講的是怎樣在亂世保住個人的心智。可惜,曾盛極一時的楊朱,作品失傳,無法得悉他的主張。

老、莊並稱,其實兩派理論差別很大。莊子不講如何建立制度,只教導人平齊所有價值判斷,超越是非、對錯、好壞、美醜等等。《齊物論》有云:「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此段中,「若」的意思是「你」,我和你辯論,你辯勝了,就等於你對我錯嗎?反過來,我辯勝了,就等於我對你錯嗎?

Image description 按莊子說,超越了是非、對錯、好壞、美醜等,便是「莫若以明」。達到此一境界,便能心平氣和,從現實生活的圈子跳出去,鬆一口氣。(路透圖片)

是非爭辯

任何辯論都有4個可能結果。一是我對你錯,二是我錯你對。三是你我都錯,四是你我都對。邏輯上講,不可能兩人都對。兩個都對,便不會針鋒相對,不會有爭辯啦!可是,在辯論時,大家都會執着自己對,不會想到你我都可能錯。只要大家都能退一步想:可能大家都錯哩!若然,何必爭執到面紅耳赤呢?

當然,有些辯論只有兩個可能,不是你對我錯,就是我對你錯。比如你相信太陽圍繞地球而轉,我認為地球圍繞太陽而轉,便只可能有一人對。這時怎麼辦?上述的是事實問題,亦是個科學問題,科學問題只能用科學方法解決,由事實去驗證誰對誰錯,毋須爭辯。可以爭辯的是價值問題,即是非、對錯、好壞、美醜的問題。

莊子跟着問:為什麼會出現價值問題呢?因為你我都在社會中生活。社會規範了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人人生下來都要面對這些規範,在家庭、學校、工作或任何團體中待人處事,都有規範,避無可避。人人或全部遵從,或部分遵從,或全部反對這些規範。全部或部分遵從,可以是自覺的,即經過獨立思考的,也可以是不自覺的,即從眾──家人朋友藍,你便藍;或家人朋友黃,你便黃。不自覺的遵從或反對規範,莊子稱為「成心」,用現代的話講,「成心」便是「偏見」。

人生下來,受父母、兄弟姐妹、受學校、老師、同學、朋友影響,加上個人的學習經驗,產生了「成心」。《齊物論》中莊子問:「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此處「芒」解作「成心」,「人亦有不芒者乎?」難道有人沒有「成心」的嗎?「成心」乃是非標準,有「成心」,才會爭拗誰是誰非。可是,正如莊子說:「愚者與有焉」,最愚蠢的人都有「成心」,跟他辯論是非,有何益處?

Image description 莊子講的是怎樣在亂世保住個人的心智。(網上圖片)

莫若以明

可是,人一旦有了「成心」,堅持自己的是非標準,碰到別人反對以至抹殺自己的是非標準,少不免要跟他爭拗,保衞自己的「成心」。莊子說「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爭拗可以激烈(炎炎),可以平心靜氣(詹詹),但罕有改變別人的反對和抹殺者,徒然勞氣傷心。人生在世,已是「不亡以待盡」,活(不亡)只為等待死(盡),苦多樂少,還要毫無結果的爭拗「成心」,何必呢?

怎樣才可免除爭拗?莊子建議「莫若以明」。「明」就是上文所述的平齊所有價值判斷:「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超越了是非、對錯、好壞、美醜等等,便是「莫若以明」。達到此一境界,便能心平氣和,從現實生活的圈子跳出去,鬆一口氣矣!

撰文 : 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