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Aperture優雅靈犀】收藏之樂:同志藝術收藏 Patrick Sun 辦展覽 推平權

2018-10-25

Image description 驕陽基金會Patrick Sun(孫啟越) Photography by Colin PK Lam

出生在富有家庭,父親渴望你子承父業,但你不只另有想法,心中還有一大秘密。Patrick Sun:「我很幸運。當年33歲,我已知道十年後我大概的生活會是怎樣,我知道那不是我要走的路。」他選擇創業,因為生意蒸蒸日上,經濟獨立,他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收藏藝術品多年後,五年前他成立驕陽基金會,結合自己的興趣和使命,以藝術品推動LGBTQ同志平權。

text by 何兆彬

最初收藏水墨
「中國人家庭,一般不會擺出來講。新一代年輕人可能不同吧,但我們這一代,(家庭)默認就算了。」驕陽基金會創辦人Patrick Sun (孫啟越)談及自己的出櫃經驗說:「我好幸運,好早知道自己要走甚麼路。父親想我承繼父業,但我好早想跳出來創業,33歲時,我已知道十年後我大概的生活,開什麼車、住什麼單位,我知道那不是我的路。幸好我選擇做的是地產,這一行近年都向上,變成了有自己的自主權。」他說:「開始時父母對你有懷疑,但慢慢會見到你做得不錯,由完全反對,到不再講,叫你埋來食飯。這個過程,每個人都有掙扎,每個人都曾經有出櫃好痛苦的經驗,以為自己是世界唯一一個這樣的人。」

Image description Dinh Q. Le 《Gay Mixed No.2》

他在80年代尾開始做發展商,當時在荷里活道,開始逛古董店,「當時收水墨,像傅抱石、黃賓虹,後來興趣漸漸轉移。中國藝術多假畫,學來學去,都好難避免。但當代藝術沒這問題,它平易近人,認不認識不要緊,重要的是它有感動到你。」他說在這之前,去旅行也會去逛當代藝術館,但真的開始收藏當代藝術,是他開始做LGBTQ(驕陽基金會)才開始的事,「之前我有收過朱銘、楊一峰目的,都是裝飾性多一點。到了我想收藏,是因為我好支持?台的同志運動,像Pink Dot及Aids Concern(關懷愛滋)我一直有支持。

兩年一展覽
五年前,他開始構想,以單一主題去做藝術收藏,「我想,與其我沒有主題的去收藏,不如設定主題,借助它來推動同志權益。後來因為跟著名收藏家Uli Sigg(希克)吃過一頓飯,談了好多,受益非淺的是他說你既然不是讀藝術出身,不如你去找個顧問!結果我找了前藝術中心總監,陳贊雲老師。」Patrick:「Sigg說如果你想用藝術來推廣平權,你應該做展覽,有展覽才有平台,這建議很有用;另外,他說你收藏時要有選擇,我開始思考,什麼跟什麼放一起會有化學作用,一切開始變得清晰。」

他成立驕陽基金會,主要籌辦以同志為主題的展覽,也有支持同志平權的團體,「我相信每人都有他的專長,近日台灣有辦同性婚姻的公投,那不是我專長,但我們會贊助一些團體。」為了籌備,前年團隊到英國Tate Britain取經,剛好遇上英國同性戀非刑事化五十周年,「他們辦了好多展覽,我記得Tate Britain的女士替我們導賞,說到在展覽上,非同志的朋友會看到原來我們的藝術史上,有這麼多的藝術家是同志!她也希望同志看了,會有認同感,不再需要遮遮掩掩,其實同志並不是什麼醜事。」

Image description 張漢明《綵排》

基金會暫定以每兩年在亞洲辦一次大型同志主題藝術展,去年先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光.合作用同志議題展」,惹起頗大回響。為什麼是台北,而不是香港?「也不是刻意的要先做台北舉辦,而是因為我的團隊 也是台北人較多。我們收藝術品,恰好也是台灣的藝術家比較多。一開始洽談時,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前館長石瑞仁一口就答應了,進展順利。

「計劃中,同志展大概每兩年做一個展覽,但第一次展覽要花三年。因為要接地氣,要委約作品較花時間。去年較多人談論,大家都想報導的都是新作品,計劃是需時的。當然我們想返香港,暫定是在2022年,因為香?屆時會辦Gay Games。」Gay Games由美國發起,是一個最初由同志舉辦,但如今參加的不只是同志的運動會,「Gay Games來港當然會帶動消費,但對我來說,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同志。大家有偏見是因為你害怕,開始時大家可能覺得他們怪,以為是變態。但相處下,同志其實也是人一個。」未來,同志藝術展將在亞洲、東南亞作巡迴展覽,「暫時有些地方不容易舉辦,例如緬甸、中國,都不容易做到,可能性較高的是泰國、菲律賓,甚至是剛剛非刑事化的印度。」

Image description Ren Hang(任航)Untitled

99歲父親親身支持
到台北辦「光.合作用同志議題展」,迴響不錯,但對Patrick來說,最大收穫是得到父親的支持,「我爸爸今年99歲了,去年我做這展覽,我一直沒跟爸爸說過,西諺叫這做Elephant in the room。做展覽會有媒體有報導,我又不想到了有負面故事,父親會不開心。幾年前媽媽過身後,一直有個看護照顧爸爸,我跟她說,不如你替他做點心理準備吧。及後她跟父親解釋過,說我正在做展覽,替同性戀?爭取權益。展覽在官方美術館舉辦,是有正當的目標的工作,卻沒想到,爸爸說要送花籃過來!」

Patrick笑說其實展覽本身不收花籃,父親又提議,不如親自去看看,「我知老豆惜我,本來也不當一回事。到了展覽前一星期,我突然想,若這一次不帶他去,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結果把心一橫,訂了機票,在展覽結束前一日帶同看護一?來看。我們逛了有半小時,我相信自己的導賞解釋他也未必會明白,但他很耐心聆聽。整個展覽,最私人得的得着,其實就是這個。爸爸好開明,他不是口講,而是用行動。其實在世上,每個人都是小眾,若你是中國人,在美國社會就是小眾;美國人在全世界又是小眾;若你是同志,在直的社會不也是小眾?他都明白,這是很珍貴的,並不能用金錢來量度。」

Image description 西亞蝶《門(縫)》

得到家人肯定,令Patrick深信自己所做的是對的事,收藏及認識藝術家的過程,也十分難忘,「通過這些收藏,好多藝術家都變成了朋友,現在世界開放了好多。」他帶記?看他的收藏,有印度藝術家既是傷殘又是同志被壓迫的故事,又有陝西藝術家西亞蝶為了掩飾自己是同志,結婚生子,痛苦得在畫中描繪自己將生殖器縫上,「後來他到了北京,認識了新朋友又有愛情,生活越來越快樂。」去年他在台北一家畫廊門外,像小粉絲一樣找五月畫會重要畫家顧福生,「我告訴他,我會收藏他的作品,將會舉辦展覽,這很重要!即使他已出櫃,若他對此不高興,帶來不便也不好。他支持我,並告訴我,他一直畫的是嚮往自由,可惜的是,一年後他過身了。」

Patrick這幾年感受很深的,是人生無常,「香港藝術家杜子郷曾代表香港,到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他的作品涉及文革的政治訊息,本來我正跟他談,用作品創作LGBTQ的題材,但可惜一年後,他突然離世了。」他嘆一句時光飛逝,自己也不能懶惰,該加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