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占飛:法國電影雜誌風雲

2020-03-18

上月傳來消息,法國《電影筆記》雜誌再度易手後,新股東表示:刊物要「重新聚焦法國電影」,評論要更「友善」及「時髦」,引起編輯部15人不滿,認為影評缺乏批判,違反創辦《電影筆記》的初心,全體編輯憤而辭職。

自從電影在二十世紀初成為大眾娛樂後,便有電影雜誌報道影圈動態、明星消息及影評。但影評大多只是消費指南,很少從文化、藝術、哲學及政治角度討論電影。到1930年代,法國出版《電影評論》(La Revue du Cinema),英國在1932年出版《視與聽》(Sight & Sound),才有比較嚴肅及學術的電影評論。

1951年4月,在《電影評論》長期發表鴻文的3名法國影評人,創辦《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ema,當年香港的影癡戲稱為「雞翼」),其一是港人熟悉的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皆因他的文章結集成書,翻譯成英文《電影是什麼》(What is Cinema?)而其餘兩名創辦人不為世人熟悉,往往誤會了《電影筆記》是巴贊創辦的。1954年,巴贊離開巴黎,《電影筆記》交由伊力盧馬(Éric Rohmer)擔任總編。另一名創辦人則轉投Positif。兩本雜誌都有不少文化人讀者,都同樣有影響力,只是本地影迷大多不懂法文,便不認識Positif。

Image description 由3名法國影評人在1951年創辦的《電影筆記》雜誌,創辦人之一安德烈巴贊離開巴黎後,1954年交給伊力盧馬(圖)擔任總編。(網上圖片)

走紅原因

《電影筆記》走紅,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國人Eugene Archer在1958年往巴黎留學,認識了《電影筆記》諸子,介紹給他的老友沙里斯(Andrew Sarris)。沙里斯不單為《電影筆記》出版英文版,還大力鼓吹「作者論」(Auteur Theory):電影是「藝術」,應像小說、戲劇、歌曲那樣,有個「作者」。電影的「作者」是導演,其作品必會表達他/她的世界觀、人生觀、藝術觀、價值觀等等。在「作者論」流行之前,導演只是劇組的一名工作人員,不受重視。如今,無論你是否贊成「作者論」,大多數影評都假定電影的「話事人」是導演,影片的優劣、得失,由導演負責。

有爭議的是:若電影是「藝術」而導演是「作者」,那他/她算不算是藝術家(artist)?杜魯福大讚希治閣,利維特(Jacques Rivette)大讚侯活鶴斯(Howard Hawks),將兩人捧為大師級藝術家。希治閣受落,侯活鶴斯卻聞之失笑,謙稱:「那班法國人比我更了解我的電影。我不是藝術家,我只是個娛樂大眾的人(entertainer)。」

《電影筆記》爆紅,另一個重要原因是:1956年之後,杜魯福、高達、利維特、查布洛等尚未到30歲的年輕人,紛紛評而優則導(高達主張電影是最佳的影評,即透過自己所拍的電影去批判電影),創出不少新電影技巧──如高達在《斷了氣》的跳接(jump cut)──形成一股電影新浪潮,挑戰荷里活,並且為美國式影廠制(studio system)敲響喪鐘。流風所及,英國、西德、日本乃至香港,紛紛掀起新浪潮。

Image description 法國《電影筆記》雜誌今年2月號,封面人物為馬田史高西斯。

推動改革

《電影筆記》和法國新浪潮,推動世界影壇的改革,居功至偉,毋庸置疑。可惜,不少香港電影人及影評人將之「神話化」,而漠視了其不足之處及缺點。《電影筆記》大大的提升了電影的地位,可見於1969年《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的標題:〈不要為了逃避去看電影,電影如今已是「高雅藝術」(High Art)〉。

有評論人曾經語帶嘲諷的說:《電影筆記》不單將電影捧為藝術,更加擺上神壇,成為宗教,而影評則是神學。

高達曾經這樣寫:「《廣島吾愛》(Hiroshima Mon Amour)可以形容為福克納(Faulkner)加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跟拍鏡頭(tracking shots)是個道德問題(a question of morality)」。如此評論,已經誇張至近乎語無倫次的地步。

另一方面,別忘記在1954至1962年間,阿爾及利亞正爭取獨立,與法國打了一場血腥、殘暴的城市戰爭。此戰之於法國,一如越戰之於美國,挑起了全國左翼的反政府浪潮,及與右翼的對立,後來還導致1968年意圖推翻戴高樂政府的學生運動。可是,在當年新浪潮的電影中,在那10年間的《電影筆記》中,幾乎完全沒有提及這場戰爭及其對法國社會和文化的震盪。若新浪潮諸子都是「藝術家」,他們的「藝術良心」去了哪裏?怎可以對這樣的家國大事視而不見呢?

撰文 : 占飛 

Image description 法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出版《電影評論》(La Revue du Cinema),圖為雜誌第四百二十一期封面。

Image description 尚盧高達在《斷了氣》的跳接手法形成一股電影新浪潮,挑戰荷里活。(劇照)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