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昌(Victor)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他的診所在中環。
以下,他在訪問中會談及因應新冠肺炎肆虐與近期反修例事件,不同病人遇到的精神困擾,尤其是一眾中環上班族。他形容中環人很重視時間效率,而「時間其實就是一種壓力」。另一些個案,有父母因在反修例事件與子女意見不合,家人相處出現磨擦,向他求助。
雷永昌早年在港大畢業,因「全人治療」四字而決定成為精神科醫生,他說都市人最大煩惱往往是家庭問題,當中尤以「夫妻及子女關係」為重。他肯定地說:「家庭很重要,當家庭和諧,有人跟你分享(心事),你的生活會好過一點。」
雷永昌是一個很謹慎的人,訪問前傳來電子健康申報表格給記者,內容問及14天內有沒有去過香港以外的地區、是否曾到訪內地醫院、是否與新冠病毒確診者有緊密接觸等等。他的助理也傳來一份文件,顯示文章不能寫某些東西如產品品牌及其醫療中心的名字等等……他甚至建議記者在引述個案時不要說「他的病人」而是說「我見過(某人)」,但最後他被記者說服了,因若全文寫得如此不着邊際,讀者很難閱讀下去。
他除了是精神科醫生,亦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
由反修例風波談起,他說一些病人因店舖提早關門或公共設施被破壞,都對他們形成壓力,因為「正常社交減少,平常做開的事情做不到」。
戴上一個紫色口罩的他,透露曾有中環上班族父母,帶兒子來求診。
「他是大學生,跟父母有不同看法,雙方常常吵架。」他側頭想一想再道:「父母覺得他很暴躁、不開心、情緒激動。當然我不會跟他討論事件的對錯,我只為他做情緒疏導。我亦有開抗抑鬱藥給他。在我跟他及父母一起會面時,我叫他們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來。」
他說,家庭成員溝通有一些要點,「譬如當全家人一齊溝通,但有一個成員逃避不肯出來面對,或者其中一個成員有很多批評的話語,一切都很影響溝通成效。」
至於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他說對中環區的金融界上班族來說,影響甚大,「因為股市波動」。
中環病人共通點
雷永昌說,中環病人有一個特色,就是常把日程表排得密密麻麻。
「然而,時間其實就是一種壓力。」他指出:「我有個女病人,在銀行做資產管理,除上班之外,其餘的日程都排得很滿。因近期股市動盪,她都要花不少精力向客戶交代。在另一方面,她亦要時刻緊貼股市,就算放工後都要睇埋環球股市,再加上近幾年銀行多了守則要跟隨,令她壓力大增。」
那時間排得如此滿可如何解決呢?
「要把日常生活節奏調校得慢一點,在活動之間留有休息時間。若是在日間,你可以take一個break,做一些運動。中環人在放break時去公園散心比較少,可能較難找地方,但都可以運動取代。」
「如果在家工作,大家可趁着這個時間發展新興趣,多做網上學習。」
雷永昌入行25年以來,談及最深刻的個案竟已是15年前的事。
他想一想道:「大概是15年前吧,我有一個女病人,年約60多歲,是一名老師。在她被送入院時,已經開始語無倫次,她忘記自己的名字,也認不得丈夫。」
他在白紙上寫下兩個醫學術語,「她得了一個病,叫做『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y),這個病現在我們懂得醫,但那時還沒有有把握的治療方法。我從外國文獻發現一隻藥:『膽鹼分解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就決定讓她試吃,奇蹟地,過幾天後她就清醒過來。」
「這藥現在已經很常見了,是治療『路易氏體失智症』必然使用的藥物。」但這藥不是神仙水,他強調,「最後,她只是清醒兩至3年──每個病人的清醒年期都不一樣。」他通常會勸喻這類病人多珍惜在清醒時與家人相聚的時光。
這事件令他記憶猶新,是因為「很多人覺得精神病的醫治很漫長,但合適的治療原來可以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