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40年,美國攝影藝術家James Welling鏡頭下的影像,拍攝的不是浩瀚星空,或水波鄰鄰,就是自然景色中的細緻質感。作為當代藝術家,內容只是表象,他探索的是藝術形式,例如拍攝不用相機,直接用感光技術將物件影像攝在紙上,近年他還創作《化學製劑》系列,在室內光線下,將攝影化學製品置於黑白相紙上成像。他的攝影並非單純攝影,他的花花非花,不只是花。
TEXT BY 何兆彬
生於1951年,James Welling於加州藝術學院獲得純藝術學士和碩士學位,創作生涯逾40年。卓納畫廊於2005年起代理他的作品,是次《變形記》(Metamorphosis)是他在卓納舉辦的第九次個展,也是在大中華地區的第一次。
多個他最著名的系列作品,也會在這次個展展出,包括《花》系列。2004年前他較多拍攝黑白照,在《花》系列中,他以「物體投射」(Photogram)技術(直接將物件擺放在感光相紙上製成)創作,此系列一直創作了13年,直至2017年。早年的《花》系列使用黑房技術製作,Welling將色彩豐富的凝膠,層層疊放在拍下花卉的黑白底片上,為花朵增加不同的色塊。2014年他開始用電腦創作《花》,Photoshop加強紅、綠、藍三色,增加迷幻效果。這些近作色彩濃烈,相較之下,他較早期的花看來淡如水彩,自有另一種韻味。
Welling曾形容攝影師跟廚師很相似,兩者都需要大量不銹鋼,過程也相似。原來早年他甚至在洛杉磯做過廚師,但他說自己並非一個出色廚師。
早年的James Welling曾事繪畫、拼貼,也拍錄像。1976年,他開始專注在攝影範疇,他曾說過,自己轉攻攝影,是受到攝影/ 電影人Paul Strand(1890-1976)的影響,當年他第一次看到Strand 的作品,就被觸動。他說自己剛畢業時仍未知要往那個方向創作,是藝術前輩Matt Mullican建議他買一個攝影大師Ansel Adams的相機,由此入手。開始時他用卡板自製相機,後來接觸到4 x 5相機,突然感到這是重要時刻,形容它就像一部時光機。1976年年尾開始,他已停下攝影以外的創作,除非有時負擔不到菲林,他就繪畫水彩。
剛才談到「物體投射」(Photogram)技術,他在1975年就開始創作,當年他拍的是《手》(Hands)系列。1977年,他開始創作《日記/風景》“Diary / Landscape”系列,以1840年的舊日記,配對他拍下的風景照。他說,因為當年發現了一本屬於他曾曾曾祖母的旅遊日誌,日誌中的手寫字美極了,書中還夾有一些微型物品,他看到後靈感湧出,忍不住將不同的影像配對。Welling手法多變,常遊走在當代手法與傳統攝影之間。他說製作「物體投射」(Photogram)時燈都關了,自己身處暗黑之中,根本看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這些作品有一定的隨機性,要到了作品在感光紙上定影,沖曬出來,才知效果。Welling形容自己創作時得靠隨機和運氣,作品效果由老天定奪。
因為80-85年常創作抽象作品,常留在工作室,不見天日,1987年Welling很想跑到戶外拍攝,當時他剛在芝加哥舉行完展覽,歸途時在火車上,就想到不如拍攝火車好了。他自言從小就迷上火車,自此花了七年時間,不斷拍攝美國東岸的鐵路,並以此形容為地景藝術──他說,是這些鐵路、火車站及橋樑,大大改變了十九世紀的美國自然地貌。80年代的他,也會接些商業拍攝工作。
2014年,他開始創作《編舞》系列(Choreograph,2014-2020),將色彩重疊、多層次圖像叠加碰用,做到更加極緻。Welling年輕時曾經習舞,為了創作此系列,他拍下數十家舞團的綵排等表演。及後再將這些舞蹈照與建築空門、自然風光等圖像合成,成了他口中的「數碼拼貼」。2018年創作的《身體》(Bodies)系列也採用了類似技法,2019年《集句詩》(Cento)系列中,他到了數十家博物館,攝下大量古典雕塑和物件,再將顏料塗到攝影的相片上,產生交融又浪漫的效果。
James Welling 變形記 Metamorphosis
展期:即日起至5 月 8 日
地點: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
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 80 號 H Queen’s 5-6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