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洛.維努斯蒂 (意大利馬佐迪瓦爾泰利納,1512/1515 ─ 羅馬, 1579) 最後的審判 (臨摹米開朗基羅之作) 1549 蛋彩與油彩混合的木板本 188 x 145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139
TEXT BY 何兆彬
圖示貝内茲及卡洛.馬拉塔的《鮮花、水果及摘 葡萄的女人》。
提香 (本名提齊安諾·維伽略) (意大利卡多雷地區的皮耶韋 1488/1490 ─ 威尼斯, 1576) 戴上教宗專用絨帽的教宗保祿三世肖像 1545 – 1546 油彩布本 126.5 x 103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Q 1135
艾爾.葛雷柯 (本名多明尼科士.底歐多科普洛斯) (希臘堪地亞,約1541 ─ 西班牙托利多,1614) 吹著餘燼的男孩 1571 – 1572 油彩布本 60.5 x 50.5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192 5 馬
這次展覽展品分別來自兩個典藏:波旁(Bourbon)和法爾內塞家族(Farnese Family)。要了解它,不能不了解保祿三世,他原名Alessandro Franese,正是法爾內塞家族的人。
臨本《最後的審判》更近原作
談到《最後的審判》,展覽中一幅《最後的審判》正是米開朗基羅的臨摹作,原作繪於梵蒂崗西斯汀小教堂的穹頂,這幅臨摹作價值為何也很高?
原作由保祿三世委約米開朗基羅繪畫,完成於1541年,而這臨摹作由Alessandro Farnese委約畫家Marcello Venusti繪製。Farnese何許人?他正是保祿三世的孫子,「他們家族想擁有一幅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於是委約了Venusti繪製,想強調家族的收藏實力。」此作在米開朗基羅生前完成,獲得他的認可。畫面大致跟原作一樣,畫的是審判日,七個天使正在上面吹着號角,畫中有一個皮人,其實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可見當時,他也擔心自己會下地獄!」
作品沿用巴洛克流行使用的斜角構圖,只是因為畫布跟圓拱形的屋頂不同,畫家在畫面上也有增添,例如加了聖靈、聖父(聖三一),另外,他在右下角加了一個米開朗基羅的頭像,「而且,當年壁畫完成後,頗受批評,有人說上面太多神話人物,太多祼體,結果二十年後,當局找來米開朗的學生,在壁畫上添上了衣服!反而這幅臨摹作沒作修改,最貼近原作!」
提香 (本名提齊安諾.維伽略) (意大利卡多雷地區的皮耶韋,1488/1490 ─ 威尼 斯,1576) 達娜厄 1544 – 1545 油彩布本 118.5 x 170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134
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 (意大利羅馬,1593 ─ 那不勒斯,1652/1653) 友弟德和使女割下敖羅斐乃的頭顱 約1645 – 1650 油彩布本 272 x 221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377
圖示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的《友弟德和使女割下敖羅斐乃的頭顱》。
是次展覽邀請了香港著名插畫師 missquai 製作繪本及繪畫裝置
*編註:©圖片獲意大利文化遺產、活動和旅遊部及卡波迪蒙特博物館授權使用
**編按:印刷版原題為《重量級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