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塞洛.維努斯蒂 (意大利馬佐迪瓦爾泰利納,1512/1515 ─ 羅馬, 1579) 最後的審判 (臨摹米開朗基羅之作) 1549 蛋彩與油彩混合的木板本 188 x 145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139
香港藝術館重頭展覽「走進巴洛克」,由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博物館借出40件大型繪畫作品。館長羅欣欣:「那不勒斯在十七世紀是歐洲第二大城市,僅次巴黎,當時它由西班牙統治。」她形容城市當時繁盛得像香港,但同時社會問題繁生,「火山爆發、貧富懸殊、瘟疫嚴重,曾奪去一半人口性命。」於是,最有權力的機構出手了,不是政府,而是教廷,巴洛克藝術因此誕生。
TEXT BY 何兆彬
圖示貝内茲及卡洛.馬拉塔的《鮮花、水果及摘 葡萄的女人》。
提香 (本名提齊安諾·維伽略) (意大利卡多雷地區的皮耶韋 1488/1490 ─ 威尼斯, 1576) 戴上教宗專用絨帽的教宗保祿三世肖像 1545 – 1546 油彩布本 126.5 x 103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Q 1135
教皇保祿三世
「那不勒斯在十七世紀很繁盛,因為它是Grand Tour(壯遊)最後一站,當年的貴族子弟,遊歷歐洲看古代文化,最後要去龐貝古城,而古城就在那不勒斯旁。」羅欣欣說。「走進巴洛克」展覽入口不遠處展出三張風景畫,畫上都見有一座山火,「從前就是這座火山噴發,剛好掩蓋了龐貝古城。」那不勒斯繁華,但社會問題眾多,又剛出現了宗教改革,教廷為了穩住權力,開始委約大量藝術家,做聖經及神話題材的藝術作品,於是,巴洛克藝術誕生了。
展覽中有一教皇畫像,畫中人是當年權傾朝野的保祿三世,「當年他委約了很多藝術家繪畫,例如提香(Titian),就張是提香繪畫的!畫中他堅定的眼神,手握文件,代表自己仍然大權在握,畫這幅畫是有宣傳意味,表示他仍然掌有權力。」
艾爾.葛雷柯 (本名多明尼科士.底歐多科普洛斯) (希臘堪地亞,約1541 ─ 西班牙托利多,1614) 吹著餘燼的男孩 1571 – 1572 油彩布本 60.5 x 50.5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192 5 馬
羅欣欣館長說,她跟中學生會這樣解說:「巴洛克是緊接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時期,重戲劇感的光影、重視人物動作,令你仿如置身其中的一種藝術風格。」巴洛克意思指不規則,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明顯比較狂放,它由教廷推廣起來。
這次展覽展品分別來自兩個典藏:波旁(Bourbon)和法爾內塞家族(Farnese Family)。要了解它,不能不了解保祿三世,他原名Alessandro Franese,正是法爾內塞家族的人。
臨本《最後的審判》更近原作
談到《最後的審判》,展覽中一幅《最後的審判》正是米開朗基羅的臨摹作,原作繪於梵蒂崗西斯汀小教堂的穹頂,這幅臨摹作價值為何也很高?
原作由保祿三世委約米開朗基羅繪畫,完成於1541年,而這臨摹作由Alessandro Farnese委約畫家Marcello Venusti繪製。Farnese何許人?他正是保祿三世的孫子,「他們家族想擁有一幅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於是委約了Venusti繪製,想強調家族的收藏實力。」此作在米開朗基羅生前完成,獲得他的認可。畫面大致跟原作一樣,畫的是審判日,七個天使正在上面吹着號角,畫中有一個皮人,其實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可見當時,他也擔心自己會下地獄!」
作品沿用巴洛克流行使用的斜角構圖,只是因為畫布跟圓拱形的屋頂不同,畫家在畫面上也有增添,例如加了聖靈、聖父(聖三一),另外,他在右下角加了一個米開朗基羅的頭像,「而且,當年壁畫完成後,頗受批評,有人說上面太多神話人物,太多祼體,結果二十年後,當局找來米開朗的學生,在壁畫上添上了衣服!反而這幅臨摹作沒作修改,最貼近原作!」
提香 (本名提齊安諾.維伽略) (意大利卡多雷地區的皮耶韋,1488/1490 ─ 威尼 斯,1576) 達娜厄 1544 – 1545 油彩布本 118.5 x 170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134
提香是當年重要畫家,他的另一作品《達娜厄》(Danae),相信大家都在書本中見過,在神話裡,Danae是國王Acrisius獨生女,當國王求神問到未來是否有子嗣可繼承王位,神喻說非但沒有,而且Danae將誕下一子,將自己殺死!於是他將女兒困在塔之中,不讓任何男子接近。有天,宙斯看見被關在塔內的Danae,將自己化身成黃金雨,傾瀉而下,Danae馬上受孕了。國王得知後,將他們裝入木箱之中,投入海裡。母子都沒死,孫子Perseus長大後,一次擲鐵餅時果然意外的打死了祖父,完成了神諭,「提香是這時期最重要的畫家,這幅畫他畫了六個版本,但只有這幅畫有愛神!」
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 (意大利羅馬,1593 ─ 那不勒斯,1652/1653) 友弟德和使女割下敖羅斐乃的頭顱 約1645 – 1650 油彩布本 272 x 221 厘米 法爾內塞典藏 藏品編號 Q 377
國寶級女畫家
談到Perseus,他更為人熟知的事蹟,是他除掉蛇髮女妖Medusa。後者擁有妖法,直視她會被石化,Perseus利用盾牌作鏡子的倒影,割下她的頭顱。展覽中的《柏修斯與美杜莎》繪畫的正是此情景,由「快手盧卡」繪製,他素以速度見稱,風格上較為狂放。
圖示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的《友弟德和使女割下敖羅斐乃的頭顱》。
以上都是男性畫家,巴洛克時期也有女性畫家,例如Artemisia Gentileschi。舊約聖經中,寡婦Judith家鄉被入侵,她潛入敵營之中,與敵軍將軍對飲,趁對方喝醉後,半夜將將軍的頭割了下來,正是到半夜筆下情景。畫裡Judith全神貫注,似乎聽到了外面有甚麼聲音,空氣凝住了,黃館長說,巴洛克特色之一是強調「瞬間的捕捉」。同場還有展出男性畫家繪畫的同一題材,風格各異,「男性筆下的Judith一般比較年輕,她筆下的年紀較大。」Gentileschi一生畫下很多聖經女英雄,原來有其原因,「她18歲時曾被繪畫老師強暴,為了證明她所言非虛,她要接受7個月審訊,被繩索拉緊,一邊說自己沒有說謊,等於接受酷刑。這之後,她開始繪畫女性英雄形像!」
是次展覽邀請了香港著名插畫師 missquai 製作繪本及繪畫裝置
《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
展期:即日起至11月2日
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十號香港藝術館二樓專題廳
*編註:©圖片獲意大利文化遺產、活動和旅遊部及卡波迪蒙特博物館授權使用
**編按:印刷版原題為《重量級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