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中西文化對話展開——王室珍藏

2022-11-28

Image description 列支敦士登城市宮 (© LIECHTENSTEIN. The Princely Collections, Vaduz–Vienna)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月開幕,4個月後的今天舉行 「藝苑尋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展品以East meets West為主軸,將歐洲這皇室400年來的部分珍藏,越洋帶到香港展出,當中有巴洛克時期歐洲藝術巨匠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和安東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傑作,有鑲滿寶石的古董家具,也有中西文化碰撞激發想像的瓷器收藏。這個由LGT皇家銀行私人銀行作為主要贊助機構的展覽,惹起市民爭相發問:「故宮不是展出中國古董珍藏嗎?」「列支敦士登到底是什麼國家?」一個個問題,我們讓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總監Dr Johann Kräftner與館長吳志華博士為我們介紹。

TEXT BY 何兆彬 PHOTO BY BEN TAM

Image description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與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總監Dr Johann Kräftner。

The Best遇上The Best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位處奧地利與瑞士之間,是一個內陸小國,人口甚少,全國只有三萬多人,但人均收入極高。國人從事機械、紡織、製藥、陶瓷等工業,該國是世界上人均公司數量最多的國家。列支敦士登的名字來自列支敦士登王朝,他們本來自奧地利的同名城堡,在歐洲擁有大批土地。列支敦士登與奧地利一直關係密切,家族的府邸位於維也納紳士街,自十五世紀不斷擴建及修建,漸變成巴洛克風格,直至1795年峻工時,成為當時最宏大的新古典風格宮殿(1913年出售後拆卸)。

展覽主要贊助機構為 LGT皇家銀行私人銀行,他們在去年成立滿一百周年,在香港也有三十多年歷史,對香港存有深厚的感情。LGT亦深信藝術可與世界連繫,LGT主席、H.S.H.列支敦士登馬克斯親王表示:「縱使世界日趨分化,藝術卻能增進相互了解。我們非常榮幸可以贊助今次的展覽,與香港市民分享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Princely Collections)。」

Image description 庭園花卉紋盤 青花瓷(中國景德鎮,清乾隆);青銅鍍金飾件(奧地利,約1775–1785年) 由(傳)伊格納茲.約瑟夫.伍爾特(奧地利,1742–1792年)製造 (© LIECHTENSTEIN. The Princely Collections, Vaduz–Vienna )

每一代親王都酷愛藝術,也酷愛透過藝術這不分國界的語言。第一代親王卡爾一世(Karl I.von Liechtenstein 1569-1627)當年獲任命為總管臣,是位於布拉格哈布斯堡王朝最高官職,他在宮廷結識了神聖羅馬皇帝魯道夫二世,因為對科學及藝術有興趣,職務上又要與藝術家打交道,開始認識了當時的藝術家,不久後他開始了委約藝術家做作品,也展開了自己的收藏。王室的收藏傳統一代傳一代,迄今已傳到第五代親王漢斯.亞當二世(生於1945年),藏量達三萬件。

Image description 硬石鑲嵌桌面 (嵌有卡爾.歐瑟比烏斯一世親王的盾徽) 朱利亞諾.迪.皮耶羅.潘多菲尼(意大利,據載活躍於1615–1637年) 約1636年硬石、黃銅鍍金、青銅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東西文化對話
「有人問我們為何會有這次展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出現,就是要展出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品,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也是相類似,他們收藏的是歐洲多年來的珍品。兩邊都是The Best,這很重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解釋。

對於兩個機構來說,他們一直都在尋找合作對象,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在過去十多年,去過美國、俄羅斯等多國,也在日本東京、北京、上海等一個個亞洲國家巡迴展出,在香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新成立,也在尋找國際知名的博物館合作。「將兩個地方連繫在一起很好,其實兩地有好一些東西是相通的,我們有個傳統,就是把這些文化跟大家分享。」Dr Kräftner:「經過幾年疫情,人們很期望能去博物館走走,所以現在正是好時機!這次我們有歐洲藝術珍品,由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數百年的傑作,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吳博士說:「東西的對話就形成了。」

所謂對話,其實是指兩所機構之間交流,還是機構與當地市民?「正如我談到,王室收藏代表的是最精緻的歐洲藝術收藏,蘊含着豐富的歐洲藝術史。」列支敦士登的王室珍藏有400多年歷史,歷代親王一直保持購藏風格,藏品達30,000多件。每一代親王的口味略有不同,但大致都繼承了祖先的高雅品味,特別對古典、巴洛克風格油畫,當中單單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品就有約1,600幅。是次精選了當中120件珍品來港展出,焦點除了Peter Paul Rubens和Anthony Van Dyck兩位油畫大師作品,還有多件硬石鑲嵌古董家具、原設於維也納紳士街列支敦士登宮殿的木板浮雕,多件中國瓷器(或中國風格作品)、兩件馬可斯.奧理留斯銅像等等。其中古董家具及雕塑等都沒有在之前北京、上海和東京展出過。

Image description 聖保祿皈依基督 彼得.保羅.魯本斯(法蘭德斯,1577–1640年) 約1601–1602年 橡木板油畫 1997年由漢斯.亞當二世親王收藏。 (© LIECHTENSTEIN. The Princely Collections, Vaduz–Vienna )

第一代卡爾親王開始向藝術家訂製創作,第二代約翰.亞當.安德烈亞斯一世親王開始購藏Peter Paul Rubens和Anthony Van Dyck作品,又向佛羅倫斯雕塑家訶製青銅像,在維也納城郊修建宮殿,在城區銀行街興建府邸。第三代溫澤爾一世親王是一名軍事指揮官/外交家,曾邀著名肖像畫家Hyacinthe Rigaud繪製肖像。第四代阿洛伊斯二世親王酷愛洛可可風格,王室收藏至今仍然保存他訂製的部分比德邁名畫,現任親王是漢斯.亞當二世,他重組王室財政,使家族經濟復甦,購回不少在二戰期間出售的藏品,他近日購藏的經典名作: Marinus van Reymerswaele《收稅者》(Tax Collector, 1539),這次也有來港展出。

Image description 萊德尼采莊園的中式亭閣(重建後) 威利巴爾德.舒爾邁斯特(德國,1851–1909年) 1877 年 水彩 王室舊藏 (© LIECHTENSTEIN. The Princely Collections, Vaduz–Vienna)

「歷代親王花了不少精力用300-400年建立起這藏品,而故宮展出的大多都明清珍品,當中有乾隆雍正康熙,有當年御製的各樣器皿,今天的藏量達到180萬件,都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世界上這兩個皇室的收藏,包含了親王們一個個收藏故事;三,我們這次展出的一些珍品,當中有East Meet West的元素,例如像這次支列敦士登的展品之中,竟然有當年景德鎮的出品,這豈不是很有趣嗎? 」Dr Kräftner說,當年的皇室成員每到一個地方見到精品,就會搜購回國,再找人學習製作,文化是在200-300年前就是這樣交流的。「對我們來說,去了解怎把自己的文化再推進一步很重要。」

歐洲的中國風潮
是次珍藏展中,可見到皇室收藏了仿清乾隆的瓷器,上有鍍金飾件。另外有以中式/東方式瓷器配合冶金技術造成,五層高的燭台,還有當年歐洲畫家繪製在歐洲風靡一時的中式亭園水彩畫,這當中牽涉的,是一段段兩地歷史,當年因為瓷器帶來的中國風,在歐洲吹得正盛,多少歐洲皇室貴族,為了這些白裡半透明,他們研究多時都製造不出的瓷器如癡如醉,花了無數黃金購買還不夠,他們還要把家裡的庭園,改成中式設計。

「當我第一次看到瓷器碟是裝上了金色的飾邊(Mount),跟亞洲的同事談起來,他們告訴我這是歐洲式的。」Dr Kräftner說。那瓷器明明是中式紋飾和風格的,但配上歐洲飾邊,因此這幾個在1742–1792製作的古董,可是東西碰撞/文化交流的成果,「你得去了解這是一種對文化的尊重,一種文化上的獨特價值。其實中國元素在十八至十九世紀曾引起風潮,好多歐洲人都把花園布置成中式的,他們把本來是巴洛克風格的花園都拆掉了,換成了骨子裡其實來自中國的花園設計。」

「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人,不論是貴族或學術上,都是很迷中國風的。中國哲學、中國藝術在當年是時尚(Fashion)。」Dr Kräftner說。而在清朝,也有歐洲人來到中國,甚至有意大利人在朝廷工作(按:意大利人郎世寧是雍正青睞的宮廷畫家),吳博士:「因此東西在文化上已有聯繫。我們想把這些故事說出來。」

Dr Kräftner笑說,自己無法把所有珍藏帶過來,但期望這樣也能打開一扇窗,「珍藏太多,例如中東的漆器,非常名貴,但交流就是這樣,當年在法國巴黎,工匠們見到這些作品,都會模仿。中國風的興起,源自瓷器,歐洲人第一次見到瓷器就迷上了,但技術所限他們自己無法生產,結果他們鍥而不捨,花上百年時間,無數黃金探索當中的奧秘,直至1705年,Meissen的Bottger才終於成功了,他特別為了歐洲市場生產瓷器,一開始他們無助地望向中國瓷器,模仿它們的外形,照畫葫蘆的模仿那些中式的Motif,令它們越來越有中國特色,中國人畫了一款,他們要做50款!」

閉上眼睛照去
如此龐大的展覽,是怎樣籌備而成?吳博士憶述大概三年前開始籌備,他上任後寫了70-100封信給世界各大博物館,再打了電話跟進。當時自己手上有兩個展覽目錄,其中一個正是列支敦士登的王室珍藏,「我們聯繫上了,一直在網上開會討論,我們很有信心能在今年如期開幕。」Dr Kräftner笑了:「雙方溝通像打乒乓球一樣。其實我們的團隊很小,只有五個人,因此一切都必須準確。」他可不想重複,畢竟它手上可是有三萬件珍品,「我們從來不把已做過的展覽再搬到另一地方,那太沉悶了,也對下一個展館不敬。」

對他來說,這次與曾兩度在中國舉辧的展覽最為不同,是過去在上海和北京的展覽,焦點都落在十五世紀的Flemish Painting(佛蘭德斯派繪畫)身上,「在東京的展出,焦點是巴洛克名畫,沒有家具,沒有雕塑,與這次的內容大為不同。」

大規模展覽涉及無數的越洋溝通,遇上疫情,又平添更多變數。Dr Kräftner透露,今年年初疫情嚴重,計劃也受過質疑,「當時不少人都染了疫,在維也納,博物館替我工作的人員也說我是個瘋子,『你像蠢蛋一樣去繼續工作,但它是不會如期發生的!』我堅持『它會如期舉行,相信我,相信我!有時信心很重要。閉上眼睛,照去!』到了4月,決定一切如期進行。當展覽終於開幕,吳博士笑看到館前看到排隊人龍,那種愉悅,難以言喻。

Image description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藝苑尋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特別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 2023 年 2 月 20 日
地點: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門票:成人票$120
按此到訪展覽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