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Y 何兆彬
像很多藝術家,Fatina在浸大藝術系畢業後先是教畫,直至三年前才轉為全職藝術家,「我先是全職教畫,後來兼職。因為一星期有三四天只返半晝,我可以朝早返Studio創作。」當年她住彩虹,返工在石門,但工作室在黃竹坑,這樣跑累到不得了。如此做了一年,感覺不到自己的事業方向,她乾脆把工作辭掉。Fatina和藝術家鄺萬春相熟,二人聽說日本北海道天神山上有個公園,每月只要付一千多港元就可以到當地做駐場藝術家,於是約好了一共四個藝術家朋友就出發了。幾人每天寫生逛博物館,藝術之旅長四十天。回港後,她又北上大陸學唐卡,是因為接觸唐卡才打開了她的創作世界。
「我之前愛畫風景畫,但不很知道該怎麼畫好。但看到他們畫唐卡,編排構圖講故事,似乎可以應用來畫風景啊!」Fatina解釋,唐卡像講故事,畫面上一塊接一塊,整個故事畫在同一畫面上,但中間沒有分格也沒使用樹木和雲作過渡,「這樣講故事幾有趣!回港後,我就試用這樣的方法畫《山海經》。我喜歡大自然,十分怕黑,那一下不知怎的,就想去了解神鬼。」她從小愛畫風景樹木,大學時代畫下很多油畫,如今只留了一幅,整個畫面頗為陰暗,樹影幢幢,沒有主體,「當年同學替我作品照,都笑說好難對焦。」她喜歡英國風景畫家J.M.W.Turner,喜歡Peter Doig,但一直不知道自己該怎處理畫面,反而是唐卡打開了這扇門,讓她自由地在上面畫樹。她最愛畫樹了。
Fatina在浸大讀的是西畫(油畫),本來一直繪在畫布上,但畫得不算順手。幾年前他開始了畫絹,絹很幼滑,而且畫在絹上不用打底,同時有很多留白,一畫出來就有一股國畫味道。她曾嘗試把絹釘在木框上畫,又試過畫銅片和木板,但畫好顏料硬掉又跟畫畫布無異。有天她嘗試畫在濕透的絹上,效果好美,於是開始畫面上倒上樹脂膠,想讓它看來像是濕了一樣。如此反覆實驗,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作畫方法:她先把絹釘在透明膠板上作畫,畫好了再上面倒樹脂膠,令畫面像有了一閃令的保護層。她再在另一塊透明膠板上作畫,然後把兩層膠板相夾,繪畫分別在絹及下面的膠板上呈現,出現一種不能言喻的立體感。Fatina工作室有一部大型機器,是用作打磨畫面的,因為樹脂膠在畫面流動凹凹凸凸,完成前必須將畫面打磨,完成後的表面啞得像磨砂破璃,絹和兩層膠板已融為一體,肉眼難辨了。
一般使用的樹脂膠是化工材料,味道很臭。現在她使用了一種食品級別的美國樹脂膠,它沒氣味,做好後可做廚具。但這個製作過程還是十分繁複,她每次到了樹脂膠和打磨階段就會全身穿上雨衣,戴上防毒面罩,「我總覺得自己像在做血汗工程!」
年輕人不是都覺得風景畫老套?為何總畫大自然?「小時候,我有少少弱視和鬥雞,當年要戴着眼鏡,蒙住一邊眼來糾正,連上學也這樣。」她說其中一個訓練,就是單眼看遠處的樹,也因此愛上看樹木,「也許我本來比較害羞,所以常躲在角落,自己執樹葉、畫公仔。其他小朋友都在玩。即使大家一起玩,他們都給我不大討好的角色。我長時間獨處,不大合群。」問她是否受過欺凌,她只是笑笑。
小時候Fatina常幻想日後當畫家就不用上班了。她形容自己性格硬頸,父母也給她很大自由,畢業後教畫,想往藝術這方向發展。她不算合群,但從大學到畢業那幾年,她的畫風不中不西,有好一段日子都是獨闖江湖,獨自上路,也一直找不到突破口,曾自己在PMQ辦展覽,但效果不彰,直至認識了鄺萬春介紹她去學唐卡,介紹她認識如今簽約的畫廊老闆Angela Li,Fatina的事業才有了起色。
Fatina形容自己老套,她性格內向,總喜歡詩詞歌賦風景畫。個展叫《時間的顏色》,畫的是四季,「四季轉換會提醒你對生命無常,人生看法。」她有養貓,但畫中只有樹木風景,沒有貓沒有鳥,「我對樹木有一種著迷,畫靚一棵樹已好足夠。樹木的一年四季,改變與人好相似!」
江玉儀《時間的顏色》
日期:即日起至 4月22日
地點: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香港上環荷李活道 248 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