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MY NGUYE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Seoul, and London. Photo by Annie Ling.
TEXT BY 何兆彬
Fortune's Judgement, 2023 watercolor, vinyl paint, pastel, rubber stamping, and metal leaf on paper stretched over panel 40 x 35 inches © Tammy Nguye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Seoul, and London.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敘事導向的藝術家。在我涉足的不同媒介中,我最喜歡玩弄語言。我喜歡看到形狀、形式、文字和圖像如何結合起來創造意義。」Tammy 說:「我想我的藝術作品就像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一樣,它是獨特的,因為受到我的獨特經歷和興趣的影響。隨着時間推移,藝術家都會在作品中發展出獨特的風格,我的作品就是我個性的延伸。」她說,自己從小就愛繪繪塗塗,身邊的人認為她畫得不錯,就一直鼓勵她,「成長中機會不斷出現,有創作海報的機會,有裝飾場所的機會,也試過製作派對邀請函。我把這些時刻都看作是創造的機會。」
她有一家小小出版社,可以了解,Tammy除了喜歡藝術,也愛文字創作,「我很幸運能夠在早期教育到大學期間遇上許多出色的英語老師,令我對詩歌和散文產生了興趣,最重要的是我對作家如何組織句子或行文感到好奇。我一直對結構和文學作品的組織方式感興趣。這些影響對我思考視覺藝術產生了基礎作用。最後,我相當注重形式,我深入思考元素如何組合在一起才能製作出有趣的紙張、繪畫、藝術家書等等。」
From Nation to Nation and Race to Race, 2023 watercolor, vinyl paint, pastel, rubber stamping, and metal leaf on paper stretched over panel 37 x 50 inches © Tammy Nguye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Seoul, and London.
Leading the Way, 2023 watercolor, vinyl paint, pastel, rubber stamping, and metal leaf on paper stretched over panel 90 x 60 inches © Tammy Nguye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Seoul, and London.
Tammy的繪畫中,總有不同的怪異角色,她稱自己畫的是「不太為人所知的歷史」,這是一麼意思?「簡單說,『不太為人所知的歷史』意味着通常不被講述的歷史,我們身處龐大的信息體系中,因為歷史是如此龐大,以至於很少有人能夠在普通課堂或媒體中概括全部。這並不是任何人的錯。我們盡力包括更多的敘述,但仍然有更多值得被講述的故事。和其他人一樣,我確實只能探索我感興趣的歷史領域。」她畫面的角色,到底又是什麼?「在我的作品中,我無法以一種固定的方式發明一個角色。幾年前,我創作了一些1955年萬隆會議出席國家領袖的肖像畫。我根據國家的官方肖像來進行繪畫,改動了他們臉上的陰影,以調整他們的表情。」
2022年,她在柏林雙年展中《十字架之路》(The Stations of the Cross)系列中,借用各種已有的插圖來創造故事中的角色,一些角色來自天主教小冊子,一些來自兒童填色書,他將耶穌和門徒門由日間畫成了夜晚,有些在他臉上加了面具,以代表他其實不是耶穌,她又故事在背景上畫上亞熱帶的風景,其實這是參照自印尼的普勞加朗
島,Tammy父親曾是越南難民,曾在島上避難。她愛故事,繪畫又好寫字也好,都在創作故事,當中可有關連?「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龐大的、多層次的故事。它們可以單獨體驗,但它們也是相關的。」她在2021年根據自己的旅行經歷,出版《穿過洞穴的四種方式》,「這本書是一個由四位藝術家創作的書其中之一。它特別反映了我穿越越南東北部的風雅洞(Phong Nha Caves)的旅行經歷,它曾經是胡志明小道的一部分,這是一個運輸和通信網絡,將支持共產主義事業的南北人民連接。」她將洞穴和這段歷史,再加上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洞穴隱喻」相結合,「我在思考什麽是真正的地方、真正的體驗以及真理本身。在這個寓言中,逃出洞穴的囚犯逃出洞穴後,看到太陽照耀之處,看到的是真實事件,而非在洞穴裡只看到它們的影子。」柏拉圖說的「洞穴隱喻」,是寫如果有人由出生都活在謊言裡,他是不可能相信真相的,當他們走出山洞,看到太陽底下的實物都會認為全是謊言。Tammy
說,這系列四本書都在講述走出山洞的不同方法。
My Guide and I, 2023 watercolor, vinyl paint, pastel, rubber stamping, and metal leaf on paper stretched over panel 48 x 70 inches © Tammy Nguyen.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Lehmann Maupin, New York, Hong Kong, Seoul, and London.
她有一家名叫Passenger Pigeon Press的出版社,定期出版季刊《Martha's Quarterly》,她跟不同領域例如核能源政策、食品和科學的人合作,深挖公共檔案,因為如今Tammy在維思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教學,她有很多學生都參與了這些項目,「每個季節,我邀請來自不同領域和學科的人士,探索我認為緊迫的主題。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從詩人到視覺藝術家,從安全專家到體育教練都有。這本雜誌本身總是採用實驗形式來運作的。」《Martha's Quarterly》是Passenger Pigeon Press的主要項目,但它很小眾,本前只有200名訂戶。雜誌社的名字Passenger Pigeon(旅鴿)來自一種已滅絕了的鳥類,Martha是最後一隻旅鴿的名字,「牠是在1914年在動物園死去的,我們叫Passenger Pigeon Press,是以出版的形式將旅鴿復活了。」
又教書又畫畫又做出版,怎麼分配時間?「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有點工作狂,這不是一件好事。我很有紀律性。我早起,每天早上我都會坐下來寫東西。我可能在寫《Martha's Quarterly》的文章,開發新的寫作作品,或者甚至是給學生寫推薦信。」她只能在早上寫作,然後會喝咖啡,等待家人醒來,餵飽孩子,然後列出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我根據截止日期來工作,平均每周會畫5-6天,但通常從上午10點畫到下午3點,同時製作版畫和藝術書籍,在真正集中精力完成這些作品時,我會先完成繪畫作品。」
對她來說,繪畫是一個將圖像組合的過程,「為了讓多個故事折疊在一個平面裡,吸引觀眾,對我來說具有挑戰性和令人興奮的事情。」
阮譚美(Tammy Nguyen)去年加入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後,在柏林雙年展首次展出作品,她的首個個展剛於首爾開幕,在香港Art Basel她展出新作《The Gape》,將卡塔爾的2022年世界杯的盧薩伊勒體育場館與一條龍相結合,使龍看起來像是體育場的頭,身體則盤繞成橢圓形的體育場。對她來說,這只是開始,她說未來三年,她將會把但丁的《神曲》與歷史上的一些地緣政治戰場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