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何兆彬:《逆權司機》用最商業方法,講最悲壯的歷史

何兆彬 | 2017-09-18

看罷《逆權司機》那兩天,兩個朋友跟我說,他們鄰座的朋友看戲時號啕大哭,像關不了的水龍頭,據知其中一位89年時待在北京,一看電影馬上想起六四。坊間說台灣人看總會想起二二八事件,經歷過八九年的港人總會想起六四,都是一段段不想記起又未能忘記之事。韓國電影《逆權司機》拍的是八十年代光州事件,當年南韓政府以武力鎮壓民主運動,再實施戒嚴令及新聞封鎖,甚至在光州邊境限制出入,據報事件中165人死亡,三千多人受傷。當時一個德國記者坐著一架由漢城開出的的士,駛入光州,拍下一幅幅血腥影像。後來他們把新聞片運離韓國,影片由國外流傳,再回流韓國地下,促成了南韓人的民主決心。

《逆權司機》不是《逆權大狀》(2013)的姐妹作,雖然兩齣電影都由宋康昊主演。以戲論戲,後者由楊宇碩導演,風格較平實。前者由張勳拍攝,前半以喜劇形式呈現,後半見證血腥鎮壓後,氣氛漸漸轉冷,結尾再來主流電影的飛車片段。《逆權司機》最有趣的,是它選用了最主流商業電影的方法呈現,寫韓國近代史上最悲壯的一段歷史。電影的影響力,漸漸呈現。

文: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逆權司機》

一:用商業的套路,講最苦情的戲
《逆權司機》絕對可以拍成一部哭哭啼啼的苦情戲,觀眾隨著司機角色金四福的經歷,見證了軍人掃射示威者,最後在醫院看到了以太極旗掩蓋的一具具屍體(這一幕,德國記者拍下了),是南韓運動史最悲壯的一幕。

但電影選擇了極商業電影方式呈現,編劇描寫的主角金四福只是個小人物,性格充滿缺撼,他駕車遇著社運,被逃走的示威者撞甩了倒後鏡,因此對社運心存不滿。忿忿不平的他,駕車回家遇上小孩子們在路上踢波,他一大腳就把球踢到老遠,欺負小孩只為發洩。電影前半,編劇藉著他的性格不斷製造笑料,戲院內氣氛輕鬆搞笑。

這樣切入的一部電影,結果在南韓總票房衝破8百億圜、本年度首部超越千萬入場人次電影(較新數字是1,200萬人次),成了史上十大最賣座電影。近年電影市場學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要把電影製造成一個event,一齣韓國人都要去看的電影,必須同樣去經歷的事件。《司機》做到了。

Image description

【光州事件歷史新聞片段】

二:令政府徹查事件
商業拍法,破入場紀錄,除了賺錢,眾多的南韓商業電影都有深厚的使命感,都總有辦法批評政府,翻起歷史傷痕。今年另一齣《軍艦島》以韓星壯男、特技、動作包裝,是要翻起日本欺壓韓國的歷史,票房太佳。跟韓劇不同,主流韓國大片都總具一定批判性,如果K-Pop有這個能耐及想法,也許我也會被征服。

本月最新新聞,是南國國防部長宋永武表明會成立特別調查組,針對調查當年政府是否曾出動直升機,由高處掃射示威者,調查將為期三個月。藝術/流行文化/創作能否改變歷史,make a difference。南韓已決定派《逆權司機》出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它是個值得研究的個案,歷史將會記得這齣電影。

Image description 本來看新聞以為光州暴動,到了光州躲進當地市民家中才看到真相。

三:小市民也能改變歷史
怎樣拍一齣令南韓人動容的抗爭歷史電影?導演張勳的選擇,是選擇了拍一個小人物──事件中的的士司機。歷史記得的主角/英雄,理應是德國記者尤爾根•辛茲彼得(Jurgen Hinzpeter,戲中拍他拍得像美國人,他說英語,簡稱Peter),但電影選擇了寫一個本來貪圖小利的小市民金四福,在歷史上只是巧合地遇上了這場運動。他心中本也沒有公義,只顧賺錢。從沙地阿拉伯打過苦工回來的他,總覺得大學生們竟然跑了去示威是浪費生命,該全部送去做苦工。他去接送外國人往光州,也不是因為甚麼原因,只是因為他欠下十萬韓圜債項的同時,剛好偷聽到有行家正準備去接送這外國人,一天服務就能收取十萬韓圜。

本來不相信政府真的無故毆打和平示威者,但過程中,他開始轉變,不但見證了血腥鎮壓,也親眼看見政府的新聞封鎖。當他到達光州,在街人被追打,再躲到平民家中,看著電視新聞誣害示威者,看到警方將示威者全打成「共產黨」,本來的想法馬上崩潰了。電影著力描寫他掙扎抉擇,留下來還是逃回去。這一幕幕,港人豈能無感?

電影英文名叫"A Taxi Driver",的而且確,就是這樣平凡。電影最後描寫他們之所以能逃出生天,也是由於一個沒有留下名字的平凡人「放他們一馬」。歷史不會記得有這麼一個人,但平凡人也能出一分力,而改變了歷史。

Image description 電影描寫金四福自私自利,再寫他也有他的難處,老土但動人。

四:怎樣是個好司機?怎樣是個好記者?
電影這個時候上演,正是時候。香港剛發生的士司機拿鋼管威嚇乘客,港人對的士的不滿程度,創歷史新高,怎樣是個好司機?《逆權司機》其實是反面例子,金四福偷接行家生意,到了光州,發現危險,又多次想逃離現場,自個回到漢城。是大環境及光州義載的司機、犧牲性性命的學生改變了他,最後他決定誓死要把記者載回漢城,送到機場。最後,他思考的是做個好司機之前,做個怎樣的好人。

怎樣是好記者,近日南韓規模最大的兩家公營電視台:《文化放送》(MBC)和《韓國放送公社》(KBS)經工會成員表決後,確定展開罷工,抗議新聞被自我審查。南韓的民主自由,由鮮血及眾多性命換來,得來不易。南韓人該會好好珍惜。

戲中德國記者Peter本來駐在日本,他聽聞南韓光州有大型運動,決定遠赴採訪,他看不起那些在日本過安逸日子的懶散記者說:「新聞在那裡,記者就該往那裡去。」來到南韓,學生問他為何要做記者,他用手指一捽表示:「因為錢。」有理想也要吃飯。

Image description 光州滿目瘡痍,只餘一些學生在示威。

五:好演員及賣座影帝
飾演「金四福」的是宋康昊 Song Kang-ho有「國民影帝」之稱。對港人來說,熟悉他該由《韓流怪嚇》(The Host)(2006)始,而表面是驚悚片的《韓流怪嚇》本身就有很多社會隱喻,是極出色的韓片。與本片更相似的,是同樣寫到八十年代韓國抗爭史的《逆權大狀》(The Attorney)(2013)。以戲論戲,《逆權大狀》要比《司機》更佳,電影雖然也借用了Melodrama式的以母子情來寫公義,但電影沒加鹽加醋,大搞煽情,電影主角參考盧武鉉(後來他當選為南韓總統),寫一個律師怎樣努力向上,當初為了賺錢改善生活,本來想法也是不理解社運,但後來被打動了,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全情投入抗爭。片末一幕,一眾維權律師來到為他辯護,尤其令人感動。
宋康昊亦是票房保證,《韓流怪嚇》《逆權大狀》及正在上映的《逆權司機》均衝破千萬入場人次。

Image description

四:好好利用外國勢力
歷史不斷重覆。要求民主,示威者被政府宣傳為「共產黨」(四十年代美國麥卡錫時期也一樣);和平示威,主流傳媒形容和平示威為暴動。和平抗爭者不作武力抵抗,求道德感召,感召力大,在光州,民間萬眾一心,的士義載,油站免費。政府沒法,只好提高對付示威者的武力鎮壓;和平示威感召力大,但政府進行新聞封鎖,不讓你傳遞訊息,光州以外的人就不清楚真相。

在鎮壓機器下,改變歷史的,不得不靠「外國勢力」。歷史告訴我們,紀錄片“Sudkoreaam Scheideweg” 《十字路口上的韓國》在德國播出以後,海外韓國人翻譯影片,以不同方法送回南韓,在地下廣為傳播。看過的南韓人大為震驚,漸漸知道真相後,開始聲援學生運動。外國勢力,不可不用。

外國勢力只能借一時,最終還是要靠國人。南韓人愛國,九七金融風暴後,國外人賣金運回去救國,大家都記得。相反遇著問題,想盡辦法把存款運出來的國家,前途如何,倒是令人擔心。

Image description 德國記者Peter

五:是好電影但並非第一流
《逆權司機》其實絕非第一流韓國電影,它免不了煽情、免入不墮入Melodrama的套路,尾段刻意加入驚險飛車場面,也索性不顧歷史事實。以戲論戲,它已不如《逆權大狀》。電影令人最動容的,其實是片末播出Jurgen Hinzpeter的真實訪問片段,它提醒了我們,以上雖然是戲劇表現,但都是歷史。

南韓電影的製作水平之高,看看《逆權司機》戲中第一幕,寫1980年金四福在路上駕車,滿街都是當年的汽車,製作認真;商業電影揉合訊息與票房計算之準──例如《軍艦島》根本是一齣愛國電影,但比《戰狼2》高明不知幾多倍,都很值得參考。即使回到最基礎的要求,作為一齣商業片,《司機》娛樂性豐富,製作認真,訊息明確。

作者臉書專頁:午夜翻牆‧何兆彬

Image description 光州邊境駐滿了士兵,怎樣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