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不會退色。即使重看《八月照相館》,戲中描寫沖灑相片,一家大小穿得隆重,到照相館拍全家幅,甚至有老人去拍遺照,今天回看都像是咸豐年代。但戲的感情真摯動人,節奏不徐不疾,劇情演出之生活化,令人動容。Cinefan安排其中一場《八月照相館》(1998)於情人節翌日放映,是故意的吧。
98年未有K Pop,Samsung還在抄襲SONY,而那年頭也不會有人想到韓國導演會得奧斯卡四個大奬。我已有超過15年沒有看過這戲,重看之下,電影拍來卻是那麼優雅雋永。八、九十年代的韓國電影仍不如今天強勢,資源及市場難與今天相比,你卻難以找到另一齣愛情電影有如此氣質。
《八月照相館》的橋段是韓劇式的,絕症男人在倒數的日子裡碰上秀麗純真的交通女警,一個沒未來的愛情故事,拍出來卻不但沒有灑狗血、呼天搶地,還在絕境中拍出點點樂觀積極。《八月照相館》其實是對平凡男女相遇的故事,正元(韓石圭)演承繼父業的照相館老闆,他長得平凡,也沒甚麼特別技能,就天天在照相館打躉;德琳(沈銀河)的是初出茅蘆的交通女警,抄牌會被罵,影響到食肆生意會被趕走,不作招待。二人相識後聊起放假會做甚麼,男的說就睡覺嘛,嗯,還有洗衫然後再睡覺,女的說放假就看看書,也沒甚麼,二人都極之平凡。平凡人有權戀愛,故事也值記載。談及有沒有拍拖,德琳說男孩子們都很悶。明明正元怎麼看都是個悶蛋,但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看到你的不平凡。
聽說韓國女生對愛情很主動(我目睹過),正元由第一幕就患病,是二人相識後,女的漸漸對他傾心,常來找他閒聊。正元的角色設定是對外親切,常帶微笑。對病情卻不吐露半分,甚至拿快死了來開玩笑。於是感情上的主動權落了在德琳身上,沈銀河演來如情竇初開,清純羞澀。拍二人在雨中散步,德琳一直把傘遞過去遮住對方,把自己都淋濕了;拍到遊樂園遊玩後,傍晚正元在路上講鬼故事,她有點懼怕,繞住對方的臂;拍她情愫漸生後逛化妝店,有天突然化了妝到照相館,被正元猛讚漂亮一邊羞澀,一邊笑得攏不住咀,都演得可愛到不得了。
第一次看,印象最深是正元得知命不久矣,在家中教老父使用錄影機,教得發火,因為他知道時間不多了。
沒遇難關的愛情故事不值得歌頌,但沒有克服難關,勝不過天意的失敗愛情故事,也不見得不值得書寫。有天正元突然昏倒送院,照相館關門了一段日子,德琳遍尋愛郎不獲,漸漸放棄。到他出了院,回到照相館讀到女方的信,寫了回信卻沒敢寄出,去找她去偷看她,看到遠處的她一頻一笑,隔着玻璃伸出單手,卻觸不及也摸不着,如斯可以煽情的一幕卻還是含蓄、又到肉得有如刀割。
有晚半夜,正元總睡不着,跑了起來,仿傚早前來到拍遺照的老太太,替自己拍起遺照來了。鏡頭一轉,他已走了。電影英文名喚作Christmas in August,聖誕指的是同一個照相館,已由悶熱的夏天來到積雪隆冬,正元老父由照相館步出,寄上兒子生前的綿羊仔,出外工作。未幾一個清秀背景走到照相館前,正是德琳。觀眾看着大銀幕,該在遠景已注意到正元舊日女友的照片,今天已換成了德琳的獨照。
我期望鏡頭一切換,會換來德琳看到自己的照片,會感動得嚎啕大哭,滿臉淚水。卻沒想到鏡頭一切,是她得意地嫣然一笑。正元人間蒸發時她有哭過,到這一刻導演沒交代她可得知正元已逝,她可有收到他回信(信收了在鞋盒),但她對這段沒開花沒結果的感情,還是心存感激的。這時旁白響起,正元讀出了信的內容,他說愛情一如他看過的照片,都變成了永遠的回憶,感激人生中有對方的出現。愛過被愛過都該感激,我期待她哭,是太煽情太低俗了。
(Cinefan放映的這Copy好靚,但字幕機字幕的色水太淡了,幾乎看不清字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