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劉晉:美食車「堅離地」?

2017-03-01

「美食車先導計劃」經過政府各部門努力,終於出爐,十多輛美食車陸續登場。難得政府推動新東西,筆者急不及待到灣仔和尖沙咀的美食車指定經營點觀察,可能因金紫荊廣場比較多內地遊客,而且附近沒有食肆,吸引不少遊客幫襯,但尖少咀的位置鄰近咖啡室,美食車生意比較少。我到其中一輛美食車幫襯,由於車身高,買東西的感覺似去當舖,店員把食物遞給客人也辛苦。

文:劉晉

Image description

有人推測曾俊華看了荷里活電影《滋味旅程》(Chef)後取得靈感,推出「美食車計劃」。其實美食車的始祖應該是亞洲人,亞洲人自古已經有流動商販擔着擔挑或推木頭車賣熟食,美食車只是改變了載具,本質和過去的魚蛋檔或炒栗子檔沒有不同。亞洲城市的道路普遍狹窄,日本、台灣和韓國的美食車都比北美的簡單,而且是延續熟食檔的傳統,把食材和爐具移到小貨車的貨斗上,車子自給自足,不需額外取電和水便可提供日常便食,價格便宜。而且這類美食車營業地點和時間都靈活配合當地人需要:早上在商業區為上班者提供早餐,中午在地盤工地外向工友售賣午餐,下午到學校區。

香港美食車大多用五噸半貨車作平台,每輛成本最少60萬元,可說是冠絕全球。外國不會用新車子來當美食車,原因是一般貨車每天行走上百公里,但美食車每天只要往來停泊點和經營點,用不着全新的車子。在加拿大,一輛由二手郵政車改裝而成的美食車才47萬港元,經營者負擔少,美食車出品的價格自然更「貼地」。

政府把美食車計劃定位為旅遊項目,卻抑壓本身甚具特色的熟食小販和攤檔,令人摸不着頭腦。往日在街頭小巷買得到的鹹煎餅、咖喱魷魚、炸番薯和釘釘糖都不見了,美食車賣的是12元一個的菠蘿包和安格斯牛柳粒,離地得很。香港美食車計劃最荒謬之處就是用地產商的思維管理:美食車和地點綑綁,租金更是按營業額釐定,經營者每年起碼交近22萬元租金。新事物落在一群官僚手上,結果變成一頭三不像。

香港美食車針對遊客,若賣的菜式都和本土飲食文化毫無關連,而且貴夾唔飽,那究竟是為香港形象宣傳還是趕客呢?若要吸引遊客,倒不如搞一個夜市。很多遊客本身自己國家也有美食車,若期望三兩架美食車可以增加香港對遊客的吸引力,只是我們少見多怪吧!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