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到烹飪教學平台「日日煮」的短片教煮四川擔擔麵,從材料到做法都跟地道的四川擔擔麵相差很遠。擔擔面源於成都,儘管各地的擔擔麵都有些少地方性差異,但基本上都有宜賓芽菜、花椒和紅油等食材,短片內的版本都欠奉。
剛巧認識「日日煮」的搞手,向她反映問題。原來平台已經發展至內地幾個大城市,更開設烹飪中心。短短數年之內已經累積五千多個食譜,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大部分煮食短片都不超過90秒,設計食譜時務求精簡步驟,方便用家。
同樣在Facebook看見某雜誌介紹一間葡國菜餐廳,提及非洲雞,文中竟把非洲雞說成是幾百年前黑奴在船上炮製燒雞傳承下來的菜式,而且描述天馬行空:「雞連醬汁一起焗,高溫將醬汁逼入雞肉之中」,完全沒有科學根據,一派胡言。
虛假資料
英國網絡寫手和他的朋友靠一堆假食評和食物照片讓自己的後園得到旅遊評論網站TripAdvisor的第一位餐廳排名,令人懷疑網絡上的指南有多可靠?
今天的網絡資訊大多只有一個星期的壽命,任何新的資訊,一星期內就會被新的資訊取代。而且大家都在鬥快,因為最新鮮的資訊才能吸引點擊,大家為了點擊率都草草了事,務求比別人更快發布資訊,準確性和深度都被犧牲了。除了鬥快,網絡平台都愛鬥多,彷彿不每隔數小時發布消息,人們就把你遺忘似的,結果沒有人願花時間製作具深度的內容。
網絡上的選擇很多,讀者都沒有忠誠度,網絡平台只好迎合讀者的口味,內容變相成為讀者主導。試想像一道菜式要花上一個小時烹調,給濃縮成60秒的短片,箇中細節都被省略掉。
弄巧反拙
烹飪本身是休閒雅致的活動,若是因為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而把烹飪包裝成近乎即食的遊戲,實在有點弄巧反拙,正如沒有人會把一齣3小時的意大利歌劇濃縮成10分鐘。煮一頓飯,從買餸、洗切材料、烹煮到進食都有其趣味。美食是一種「實踐的智慧」:每一道菜式都是由好幾代人傳承下來,每一個菜系都是因應當地的地理和物產而衍生出來,食譜就是建立在理性和經驗之上的判斷,當我們把飲食文化簡化成某種特定模式或標準時,實踐的智慧就會漸漸式微。
網絡時代任何事物都可以迅速傳播,上年一個番茄飯食譜迅速爆紅,短時間內衍生出各式變奏,但菜式本身欠缺文化背景,很快被人淡忘。科技和網絡衝擊我們的生活,飲食文化如何保持其多樣性將是這個世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