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離3父女》按寶萊塢慣例,照舊是長片,這次長達160分鐘,卻沒半分鐘是悶場。歌舞片段減少了,但歌曲不停穿插在電影之間,歌者唱「Dangal、 Dangal……」(音:登高)縈迴百遍,意思是「摔跤」,看戲後你必然會牢牢記得這個印度字。
電影以真人真事改編,話說摔跤全國冠軍瑪哈維(Mahavir Singh Phogat)未能再上一層樓取得重要國際賽事冠軍,於是他把希望投放在「未來的兒子」身上,他盼望妻子誕下兒子,並將全套秘技傳授,代他追逐理想。奈何妻子接連產下女兒,令他苦惱不堪。有天,他忽發奇想,要把兩個女兒Geeta及Babita塑造成摔跤選手。在妻子反對、村民嘲笑、體育界請吃閉門羹等艱難情況下,他的願望能否成真?
電影依照阿米爾汗的拿手拍法,即以幽默控訴社會問題,過程笑中有淚,摔跤場面逼真,全球票房高達2.7億美元(約21億港元),已成為史上最賣座印度片。
以下由電影看出印度文化五件事。
第一:男尊女卑
故事設定在1980年代末至2010年之間。男主角瑪哈維希望妻子生仔,全村熱心支持找來不同生仔秘方,什麼靈符咒語等迷信方法一一做足,結果卻未能如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印度,女人是蝕本貨,養大要嫁人,成為丈夫家庭的奴婢。另外,太太和女兒都會視丈夫或爸爸為宇宙中心,任何時候都要對他言聽計從。
印度親屬之間十分親密,以致瑪哈維以大哥身份,不停差遣弟弟的兒子做事,每生氣起來就敲他的頭,雖然為了搞笑,也許帶有少少誇張成分,但也能反映印度家族的兩大核心思想:男尊女卑、長幼有序。
第二:童婚
當Geeta的摔跤技巧有一定水準,瑪哈維就想帶她出城比賽。他為她向學校請假時,校長一口拒絕,並說:「你唔係啩!如果她要結婚還可以請假,她去摔跤比賽請什麼假呢?」
又有一次,Geeta及Babita在朋友的婚宴上玩樂,對方才14歲就要嫁人。當她們向她哭訴,父親如何嚴厲地訓練她們成為摔跤手,對方就說寧願代父尋夢,都好過沒經歷半點夢想,就嫁給一個陌生男人。
好像沒有見過穿印度Saree(傳統服裝)的女人留短髮,在印度,女人美麗的象徵正是一把烏黑長髮。電影內,瑪哈維迫兩個女兒剪成男仔頭,令她們受盡同學和鄰居的恥笑,她們自己也認為是奇恥大辱。
事實上,印度年輕女子剪短髮會被視為背棄傳統,也別想吸引男孩注意。在很早以前,一些地區的寡婦會被迫剪短髮,因她的女性身份已隨丈夫的去世終結。不過,近年不少寶萊塢女星為求別樹一格,以清爽短髮形象示人,也吸引不少印度年輕女子仿傚。
第四:街頭美食
Geeta及Babita受訓前,最後的「邪惡晚餐」是Pani Puri,那是印度旅遊書必介紹、不可不吃的十大印度街頭美食之一。由於要操練肌肉,她們在父親督促下不能再吃這些油炸食品。Pani Puri像一個敲碎的蛋殼,外面甘脆,內裏則包含辣汁,非常惹味。
第五:獎牌重要性
Geeta被徵召入國家隊後,教練對她說在國際賽取得銀牌已很好,但她的父親說:「你取得銀牌,不久就會被遺忘。」可見只有取得金牌才能樹立榜樣,為那些盲婚啞嫁終生沒有夢想的女孩做榜樣。因此她要取得金牌,她要告訴那些輕視印度女人的人,女人一樣可以成為國家之光!
這當中包括最終的一場英聯邦國際賽事,Geeta對戰澳洲選手,現實中並沒那麼難打。電影中,她以5:1、4:6、6:5戰勝對方,但現實中的Geeta是以1:0、7:0大比數勝出。另外,在電影中擔任「壞蛋」的國家隊教練並不存在,真實中的教練,在電影中已被改名。這名「壞蛋」教練把瑪哈維反鎖在士多房亦是虛構的。還有,根據瑪哈維本人的自傳,生男孩的想法,其實來自他太太,而不是他自己,以及Geeta真人是長髮姑娘。
不過,瑪哈維在電影中被描寫成一個暴君,卻千真萬確,有人更說他比電影中的角色嚴厲十倍之多。
撰文:譚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