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與咖啡無關的咖啡店

2014-09-25

Image description Starbucks香港及澳門的執行董事Norbert Tan

無論你喜歡咖啡與否,你總會知道Starbucks (星巴克)這個咖啡品牌。品牌名字出自《白鯨記》中航海捕鯨的故事,不但能讓人聯想到早年咖啡商人航遍各地尋找好咖啡的傳統,更能表揚品牌是推動香港咖啡文化的舵手。Starbucks始創於1971年,位於西雅圖的派克市場內作售賣咖啡豆的生意。1982年,一位年輕人Howard Schultz來到店內工作,後來,被派往意大利出差,他在米蘭和維洛那市的大街小巷發現無數意式咖啡館,看到當地人三五知己圍坐於店內喝咖啡,便能維繫感情、建立社群,他渴望把這種生活方式引進美國。1987年,Schultz在當地投資者的協助下終於成功收購Starbucks,成為Starbucks主席、總裁暨行政總裁。歷經27年,Starbucks現已在60個國家設有超過 17,400 間分店,成為全球知名的咖啡連鎖店。關於他的創業史,曾在其著作《星巴克:一切與咖啡無關》(It’s not about the coffee),提出「以人為本」的核心經營概念。所謂「以人為本」,即以人作主導,不光是顧客,還有工作團隊,務求以咖啡服務人,而不是人服務咖啡。這是品牌的宗旨,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香港的Starbucks又能否維持自身使命?

Starbucks於2000年落戶香港,首間店舖選址中環交易廣場為發源地,象徵著品牌與世界貿易的微妙淵源。發展14年以來,不但在全港開設逾百分店,每間分店更因應附近環境而配合不同的設計或主題特色。就好像筆者月前到訪位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的全新Starbucks分店,室內設計使用大型長檯、安樂椅、斑駁水泥地等,便反映出Starbucks位於西雅圖始創店的傳統。為了更深入了解品牌在香港的經營意念,筆者訪問了Starbucks香港及澳門的執行董事Norbert Tan。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領導高層,於2001年已加入Starbucks,並擔任亞太地區的供應營運團隊,專責採購、庫存及亞太區經銷產品等職務。在2012年,Norbert正式擔任為星巴克香港及澳門的執行董事,負責各方面的營運工作及推動業務發展。就當天一席對談,Norbert已重覆強調「以人為本」信念,而筆者也親眼目睹Norbert和店舖內咖啡師談笑風生,與工作團隊打成一片,完全沒有架子。

Image description Starbucks香港及澳門的執行董事Norbert Tan

LJ:《優雅生活》 NT:Norbert Tan

LJ:你過往曾在Nike,HAVI,Hilti等公司工作,為什麼有興趣在咖啡行業發展?

NT:由於我父母很喜歡喝咖啡,自小我早上會因咖啡香而醒來,我大概7歲已開始喝咖啡了。我覺得如果工作與生活方式非常接近,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所以能夠躋身咖啡行業發展,尤其在香港,更令人興奮。因為當Starbucks於2000年進駐香港時,這裡咖啡文化還不算熾熱,我們在14年間,不但引入咖啡店模式,更帶動同業發展,一起推廣香港的咖啡文化。

LJ:你於2012年成為星巴克香港及澳門的執行董事,為Starbucks帶來了怎樣的轉變?

NT:過去兩年間,我和我的團隊積極開拓第四空間(the forth place)的發展。Starbucks一直致力為顧客提供家(the first place)和工作場所(the second place)以外的舒適自在環境(the third place),而數碼平台(the forth place)便是我們近年的主力投資。我們專注在社交媒體上發展,香港Starbucks Facebook專頁內,粉絲倍增至290,000人數,能夠在短短兩年內增加至這個數目,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另外,我們在第四空間的投資還有「My Starbucks Rewards」。Starbucks進駐香港市場14年以來,開設了139間分店,擁有一定的客戶群,兩年前,我們開始計劃如何回饋這群忠實客戶。因此,上年五月便正式推出「My Starbucks Rewards」(MSR),現在有25%的客戶是MSR會員,即每4個客人,便有1個客人是用星巴克卡或星巴克手機程式付帳。成為MSR會員,顧客能夠得到專享優惠,包括免費飲料、生日專享等。

LJ:Starbucks在市場如何定位?有人說是中產的象徵。

NT:Starbucks的定位就是啟發並培育人本精神,融入社群。我非常榮幸在香港大部份地區能接納Starbucks的咖啡模式。最初Starbucks落戶香港時,主要集中在港島核心地帶的商業區,那時人們通常在上班期間購買咖啡。後來,人們在回家時也希望喝咖啡,於是我們除了商業區和商場外,也開始走進居住區。現在有超過50%的分店散落於九龍及新界等地,但仍有很多地區沒有Starbucks,如藍田、上水等,我們希望繼續擴展至其他地區,提供舒適自在的環境,用咖啡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連繫,讓Starbucks成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LJ:在香港有139間Starbucks,你是如何確保每杯咖啡的質量及服務態度?

NT:最重要是聆聽客戶意見,正如我剛才所說,數碼媒體正日益興旺,顧客可以隨時透過Starbucks facebook專頁表達意見。此外,我們還有「Customer Voice Program」,隨機選取不同顧客提供店舖調查,包括店面環境、合作夥伴的服務、食物飲品的質素等。透過不斷吸收顧客的寶貴意見,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需求而作出改進,藉以維持顧客的期望。

另外,我們相當重視員工,視他們為合作夥伴,願意花很多時間來培訓每位咖啡師。一般情況下,每位咖啡師須完成40小時的培訓課程,才被委派到店面工作。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管理培訓課程,合作夥伴可繼續自我增值,從而獲得更多晉升機會。而對於一些非常熱愛咖啡的員工,我們亦有提供咖啡大師課程(Coffee Master Program),咖啡大師不但精通咖啡的基本知識和豐富歷史,還懂得製作完美的手沖咖啡,並能向顧客展露咖啡知識。在香港,我們只有100位咖啡大師,他們都經過精挑細選,是精通一切的咖啡專家,你可以發現在店面穿着黑色圍裙便是咖啡大師。

LJ:香港與其他地區的咖啡文化有什麼分別嗎?

NT:咖啡文化在亞洲、歐洲和美國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這便是我強調Starbucks每一間店都要融入社群、本土化的重要性。香港的咖啡文化正在發展中,現已多了很多獨立咖啡店,帶動咖啡潮流。對比起其他地區,我認為香港人偏向少甜和少冷飲,因此,我們須要相應調節,擴大熱飲的種類範圍。此外,食物對香港顧客來說亦相當重要,香港人習慣喝咖啡時,也一併選購食物,我們須更加重視食物的質素和多元化。現時中環歷山大廈分店便能提供近30款獨有的美食選擇。

LJ:你對咖啡有一套獨特哲學嗎?

NT:我認為咖啡是一種社交活動,當你喝咖啡時,總希望與別人分享。我會因應不同的心情、地點、時間,從而選擇不同種類的咖啡。我是一個咖啡迷,一日至少要喝上三杯咖啡或以上,朝早大多數會選擇Americano,下午來一杯French Press Coffee,然後是Single Origin or Latte,一整天喝咖啡的濃度會逐步變得温和。

文:Phoebe Wong 圖:Leo Chan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