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美國獨立電影的人,不容錯過辛丹斯影展。因為電影節的選片多是天馬行空,創意無限,並以低成本的獨立製作,以及新穎的電影手法訴說故事。
今年的香港「辛丹斯電影節」(9月20日至10月1日,九龍灣星影匯)精選了12部美國辛丹斯電影節的精采電影,以及「辛丹斯電影節:香港短片比賽」的得獎作品,創意盎然。作品類型廣泛,包括瘋狂喜劇、窩心小品、劇情片以至紀錄片,探討了性向、種族、社會議題、公義、愛情、家庭等各種不同主題。
直搗血汗工廠
其中,榮獲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評審團大獎」的《拯救童工行動》揭示血汗工廠真面貌。無數童工被迫成為全球廉價消費主義的奴隸,在線人的協助下,曾救出逾8.5萬名童工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凱拉西薩塔亞提,與一班志同道合的義士冒險直搗血汗工廠,突擊搜救被困孩童。
導演戴域杜寧與金像紀錄片導演戴維斯古根漢合作無間,過去他執導不少紀錄短片,這是他首部紀錄長片,他透過隱藏鏡頭及假扮買家,深入救援火線追蹤。在黑心僱主、腐敗警察、烏合罪犯,甚至暴力對待和死亡恐嚇的威脅下,尋找被人口販賣到德里、已失蹤八個月的小男孩桑盧。欲了解更多拍攝歷程,可留意首場放映後導演的分享座談會。
探討性向的《性教獄》,獲電影節「美國劇情片評審團大獎」。故事講述Cameron在別人眼中是個完美的女高中生,在學校舞會中被發現與另一女生在車上親熱後,就被送往性向轉換治療中心進行改造,包括被迫接受離奇古怪的教育、「拗直」療法和福音搖滾樂的薰陶,但她不但沒有被影響,反而結識了一班同志好友,逐漸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拗直同性戀者
美籍伊朗裔女導演Desiree Akhavan繼2014年自編自導自演作品Appropriate Behavior後,再次探索性取向與歧視,並以九十年代背景,刻畫在二十一世紀仍於全美41個州合法的「性向轉換治療」爭議性議題,希望獲得更多人關注。
網絡入侵生活
另一位不容忽視的年輕編劇及導演安尼士查甘蒂,曾以Google眼鏡拍攝兩分鐘短片Seeds在網絡瘋傳,24小時內超過一百萬人觀看。之後他被邀請加入Google,兩年間為公司創作和執導了不少廣告,後來他辭去工作,拍了首部長片《人肉搜尋》,同樣與網絡息息相關,講述韓裔金姓一家是模範家庭,父母用短訊和視像通話與女兒緊密溝通,生活點滴都紀錄和展示於網絡世界。一天女兒失蹤後,父親用女兒的手提電腦上網尋找蛛絲馬跡。全片以網絡鏡頭作主視覺,在電腦屏幕上發展推進,開創嶄新獨特的電影語言,更反映當下社交網絡入侵生活和割裂親情的荒謬現象。
值得一睇的是,開幕電影《扮工室上位攻略》由hip-hop樂隊The Coup靈魂人物Boots Riley首次執導,一看電影名字必定吸引打工仔。故事講述三十多歲的黑人電話推銷員卡修斯事業無成,轉用「白人腔」call客後,極速上位成為「top sale屎」,但升職發財的同時卻眾叛親離,甚至遇到更無理、更荒謬的老闆要求,究竟他如何將問題一一擊破?
電影寫實又創新,後半段劇情更加瘋癲惹笑,被外國影評形容:「怪雞而令人拍案叫絕」,導演亦於9月20日出席電影放映後的座談會。電影節期間還有工作坊及大師班等活動,絕對是難得的交流機會。
撰文: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