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主演的《小丑》(Joker暫譯),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贏得最高榮譽金獅獎。此片10月4日才在美國公映,可是,影評人在影展先睹為快後,評論車載斗量,一致公認馮力士的方法演技十分超卓,預期可在明年的奧斯卡獲獎。
美國影評人對《小丑》的評價,各走極端。有認為具監製馬田史高西斯之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亦有認為此片政治極端不正確,為濫殺無辜的白人恐襲槍手開脫,亦道德有問題。事關2012年,24歲的占士霍姆斯(James Holmes)攜帶AR-15半自動步槍進入美國科羅拉多州一間放映《蝙蝠俠:夜神起義》的戲院,亂槍掃射觀眾,12死70傷。事後,霍姆斯自稱是蝙蝠俠電影中的「小丑」,並將頭髮染成「小丑」的顏色。雖然《小丑》不是為霍姆斯翻案,但難免令影評人和觀眾聯想到霍姆斯。
出身故事欠奉
馮力士老早打算演這個角色,不知是否受到希夫烈格(Heath Ledger)在《蝙蝠俠:黑夜之神》中飾演的小丑啟發。希夫烈格死後仍得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是破天荒之舉。電影的奸角總是比善良的主角搶鏡,鄭少秋大半生演戲,觀眾最難忘的不是他演的楚留香,而是大奸大惡的丁蟹。希夫烈格亦然。
自從波蘭裔的李.史查斯堡(Lee Strasberg)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將方法演技介紹到美國,並在1951年於紐約開設演員工作室,許多影星趨之若鶩,馬龍白蘭度、羅拔迪尼路及菲臘荷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等等,都是方法演技的追隨者,成就斐然。馮力士亦不例外。希夫烈格死後,DC本打算請他在後來的超級英雄電影如《自殺特攻:超能暴隊》中演小丑,馮力士拒絕了。據說,漫威本想找他演《奇異博士》,他也推辭,一心要演《小丑》。
馮力士為什麼亟亟於演《小丑》?皆因此片將小丑「人性化」,給這角色一個出身故事(origin story)。在超級英雄漫畫和電影裏,只有主角超級英雄有出身故事,如鐵甲奇俠、變形俠醫、美國隊長等等。雖然超級英雄大多數只是「平面」和「二維」(two dimensional)角色,但超級英雄漫畫和電影畢竟是善惡鬥爭的故事,「需要」讀者和觀眾認同主角超級英雄,為他含冤受屈而不值,為他殲滅大奸大惡而歡呼,自然要讀者和觀眾知道他如何成為超級英雄。金庸的武俠小說亦如是,郭靖、楊過、喬峰等有出身故事,西毒、楊康等就輕輕帶過。這是戲劇的需要。
《蝙蝠俠》漫畫在1940年面世,第一集便有小丑這個角色。然而,跟所有超級英雄電影的奸角一樣,小丑從來沒有出身故事,他只有小丑這個綽號,為什麼他會變成如此邪惡?從沒交代,甚至他的真實姓名是什麼,也沒有說明。小丑在此故事中「自稱」某甲,在彼故事中卻「自稱」某乙,一時一樣,皆因他既然是邪角奸角,謊話連篇,有何奇哉?他的話怎可以相信呢?只有英雄行走江湖才會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形而上的邪惡
小丑不是英雄,無名無姓乃等閒事。今之黑社會中人亦多用綽號。有真實姓名、有出身故事,他就會變成有血肉的角色。無論他如何「平面」和「二維」,他始終是個「人」。既然超級英雄故事主要是寫善惡鬥爭,奸角只需代表邪惡,而且愈是沒有血肉的邪惡,即所謂「形而上的邪惡」(metaphysical evil)便愈好。為什麼?因為「形而上的邪惡」只能消滅,不可饒恕、原諒,或給它改過自新的機會。對付「形而上的邪惡」,超級英雄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使用稍為過火或道德越界的手段去消滅它,並無不可。是以善惡之戰必須將惡「去人性化」。《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便是典型的「形而上的邪惡」。金庸武俠小說其中一個給人詬病之處,便是殺人如麻之輩,竟在滅亡關頭「被人性化」,他一旦懺悔,皈依佛門,竟獲特赦,不必伏法!
文學沒有責任為道德張目,文學家可以將「形而上的邪惡」人性化,仍然成為經典。最著名的例子是約翰米爾頓的長詩《失樂園》。根據基督宗教的教義,撒旦是不折不扣的「形而上的邪惡」,卻在《失樂園》中成為悲劇英雄。
撰文: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