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ton HK文化總監黃子欣(Chantal Wong)
Eaton HK文化總監黃子欣(Chantal Wong)
TEXT BY JAZ KONG PHOTOGRAPHY BY BEN TAM
 
「我有一個瘋狂的計劃,希望將空間設計及服務業融合在一起,重新想像一家酒店可以如何帶動藝術及社會的轉變⋯⋯」當年由 Eaton HK 創辦人 Katherine Lo 致電 Chantal 的一刻開始,Chantal 就一直站在推動香港逸東酒店去改變的最前線。由 2018 年開始,Eaton HK 的角色好像就是要顛覆傳統「酒店」的定義。當大家對酒店的印象多數還停留在為遊客服務、本地居民去 high tea 打卡,雖然最近兩年多了「staycation」去服務本地人,但定義上還是只是還作短暫停留而實質的社區參與並沒有太多。Eaton HK 的新面貌新定位就是要打破這個傳統,因為 Katherine 認為酒店既然佔了社區的一個位置,這個空間就要跟社區有連繫,不只是服務遊客,而是需要創造一個被本地群體所支持及相信的地方。這個改變大家有目共睹,由一開始見到 Eaton HK 既有共享工作空間、又有 Eaton Workshop 在藝廊、Food Hall、影院、甚至在餐廳裏面舉辦的節目,大家都在想,到底 Eaton HK 是什麼?筆者尤記得 2018 年 Eaton HK 於 Human / Progress Festival 竟然邀請到世界上第一位出櫃的王子——來自印度皇室的 Prince Manvendra Singh Gohil 親臨演講,當時除了心裏讚歎,另一個問題亦隨之出現——這是真的嗎?Eaton Workshop 真的如此厲害嗎?直到現在,大家都開始習慣了,同時亦確立了 Eaton HK 是一家多元化的酒店這個事實。Chantal 直言大公司或財團予人的感覺並不是以大眾利益為本,但 Eaton HK 好像樹立了一個例子,「好像是告訴大家,當年 Katherine 在酒店重新定位之時,將一盤生意以更大的意義放為前題,是仍然可以有收入或利益的;以往大家好像不敢去想像這個可能性,Eaton HK 就是一個好例子,證明即使是在大家的想像力以外的做法,其實都可以成功的。」
 現正於藝廊 Tomorrow Maybe 展出的《MANIFEST EPHEMERAL》邀請了香港人權藝術獎2018得獎者 Ophelia Jacarini 展覽,利用攝影、雕塑裝置及錄像作媒介,將短暫瞬間轉變成持久時刻,強調舞蹈表演中短暫時刻的重要性。
現正於藝廊 Tomorrow Maybe 展出的《MANIFEST EPHEMERAL》邀請了香港人權藝術獎2018得獎者 Ophelia Jacarini 展覽,利用攝影、雕塑裝置及錄像作媒介,將短暫瞬間轉變成持久時刻,強調舞蹈表演中短暫時刻的重要性。
Eaton HK 有這個宏願,Katherine 打從一開始就知道酒店需要一位「Director of Culture 文化總監」,而碰巧地,Chantal 是一位完美的人選。加入 Eaton HK 之前,Chantal 在 Asia Art Archive 工作了十二年,加上自己跟朋友於深入埗開設「Things That Can Happen」藝術館的兩年經驗,種下她對打破框架及關注社區的種籽。「Asia Art Archive 不只在做學術研究或者作為藝術藏館,在我工作的十多年,團隊一直以尋找『亞洲是什麼』為任務,如果不是地域所限或政治因素,我們可以如何定義亞洲?當中的思想、創意交流是怎樣的?這段時間的工作可以說是塑造了現在的我,那時候開始對空間、土地、發展潛力及創造力有更深的興趣;加上在 2015 年經歷香港的政治環境,發覺公眾對創意及民間藝術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就跟朋友在深水埗開設『Things That Can Happen』藝廊,在地理上香港的正中心做一些不是在恆常藝廊會見到的藝術展覽。雖然藝廊不再存在,但對社區的意義卻得以延續——例如當時不少合作的工作人員都走入了社區,以創意解決社會問題;而另一個學習基金及慈善團體『Learning Together』亦得以繼續運作下去,為小數族裔小朋友提供獎學金,鼓勵他們透過學習去解決自身社區問題。這兩年的經驗讓我接觸多了小數族裔團體及難民等不同香港社群。」
 
 即使各項社交距離措施限制現場表演,Eaton HK 希望可以在限制中尋找更多可能性,即將於四月舉辦的「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現場舞蹈表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跟香港芭蕾舞團及多位藝術家合作的項目讓客人安坐客房中俯視位於四樓 Terrible Baby 的露天舞台,猶如身處音樂廳獨立包廂欣賞舞蹈表演。
即使各項社交距離措施限制現場表演,Eaton HK 希望可以在限制中尋找更多可能性,即將於四月舉辦的「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現場舞蹈表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跟香港芭蕾舞團及多位藝術家合作的項目讓客人安坐客房中俯視位於四樓 Terrible Baby 的露天舞台,猶如身處音樂廳獨立包廂欣賞舞蹈表演。
 四樓酒吧 Terrible Baby,亦是復活節期間打破傳統的表演項目「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的表演場地。
四樓酒吧 Terrible Baby,亦是復活節期間打破傳統的表演項目「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的表演場地。
 Eaton HK文化總監黃子欣(Chantal Wong),圖片攝於 Eaton HK 藝廊 Tomorrow Maybe 展出的《MANIFEST EPHEMERAL》展覽。
Eaton HK文化總監黃子欣(Chantal Wong),圖片攝於 Eaton HK 藝廊 Tomorrow Maybe 展出的《MANIFEST EPHEMERAL》展覽。
以文化作為一間酒店的核心,Chantal 回想幾年前這個過程其實一點都不容易,Katherine 要打破藝術文化及服務業的邊界,需要 Chantal 及各部門的配合,而將實驗(包括藝術表演及 Eaton HK 的運作模式)帶到服務業是很危險的,「記得當初我提議將表演藝術放到餐廳舉行,負責的同事就會擔心若然表演出錯、讓人不理解不明白,怎麼辦?Hospitality 是不容許『錯』的,但失敗卻是我們成功前必須經過的階段,但一旦出錯,可能只是一次機會,就代表米芝蓮之星被奪,所以當時各部門之前都很緊張。」但經過一段時間後,Chantal 發覺 Eaton 上上下下都改變了,好像上年疫症期間由餐飲部推行的「Pay It Forward」活動,讓大家為有需要人士預購食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以往這類活動可能應該由我的團隊提出的,但這次由餐飲部推行的計劃就正好證明了『幫助別人』及『包容』成為了每一個 Eaton 員工的 DNA。」除此之外,銷售部亦為有需要家庭提供幾星期的免費住宿,作為回饋社會的一部分。
Chantal 推動了 Eaton Workshop 的改變,其實她自己亦默默地在變。「在開業的第一年,我們專注於兩性平等、女性主議、LGBTQ 等議題,但經過幾年運作酒店的經驗,我們員工也在反省,是否可以談談晚年生活(ageism)的議題?面對 aging,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又應該如何面對年老的客人?又或者一些看不見的健康問題如精神健康議題,我們又該如何帶起及了解客人的需要?Eaton 的目的是提供 safe space,我們又如何為他們做到?我認為在這個了解的過程中可以讓大家互相尊重多一點,最近我跟一個視障人士傾談,了解視障或聽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以他們的感受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才發覺原來可以更美麗。」不只是 Chantal 或 Eaton HK 的員工,其實大家只要回想一下過去一年的抗疫措施,就大概可以想像到一些難民或殘疾人士長年累月被迫困在同一個空間的那種壓迫感,「了解可以引起同理心,透過明白理解,我們都可以改變自己——這是一個學習過程,學習做人的過程。」在這個獨特的時代,更需要學習及改變。
作為女性 game-changers 的,還有她們:https://bit.ly/3s8Eu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