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賢慈善基金(FIF)主席王幼倫(Michelle Ong)
TEXT BY JAZ KONG PORTRAIT BY BEN TAM PHOTOS COURTESY OF FIF
領賢慈善基金(FIF)主席王幼倫(Michelle Ong)
今年暑假,有一件事大家一定會記得的,就是港九新界都有恐龍現身!有一個 keyword 相信都出現在大小朋友橫跨幾個generations的腦海中,就是「恐龍」——即使是《侏羅紀世界:統治霸權》都未必如大迴響,社交媒體上不斷「洗版」的,是 6 至 7 月期間於尖沙咀海港城及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辦的 「夏日快閃:機動恐龍展」,以及仍然於香港科學館舉辦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記」的珍貴恐龍化石標本展覽。恐龍,相信是不少世代的共通話題,好似沒有誰會不喜歡恐龍;因此,一向致力以藝術與文化項目推動香港發展的領賢慈善基金(First Initiative Foundation,下簡稱為FIF)今年就以恐龍為主題,舉辦了開幕以來最大型的藝術、科學、外展、教育與籌款多合一的多個大型活動。FIF如何以今年的一連串活動示範了十二年過去了但仍能保持初心,以藝術、文化及教育活動去 uplift 香港?作為FIF的主席王幼倫(Michelle Ong)亦擁有超過25年為不同慈善團體效力的經驗,她理想中的FIF又如何可以與年輕一代繼續發展?
早前於海港城舉辦的「夏日快閃:機動恐龍展」回顧
FIF今年所舉辦的一系列恐龍展覽可說是嘔心瀝血,在疫症與俄烏戰爭下完成,單是暴龍化石的來源都改變過四次,於科學館舉辦的籌款晚宴亦因限聚令的改變而不斷作大幅度的更改;在重重困難下仍然堅持舉辦各戶外、內展覽及community outreach活動,Michelle形容只想為香港人帶來歡樂,「這三年大家真的過得不容易,所以我很想送到這份禮物給香港人。」相信不少讀者都有到海港城及時代廣場的 「夏日快閃:機動恐龍展」及workshop!這是科學館展覽以外的外展項目之一,將恐龍熱潮帶到社區,引入兩隻1比1原大的機動恐龍——它們是由古生物學家親自監督下,利用最新的科學知識重構,它們不僅看起來栩栩如生,更會發出叫聲及擺動身體,其呼吸和咆哮就像活生生的動物一樣,不少大小朋友參觀時都笑容滿滿;兩個商場的展覽圓滿結束後,FIF亦會將恐龍們移到新界不同地區如圖書館讓更多小朋友可以接觸到它們。「我們之所以將老少咸宜的體驗帶到社區,是為予讓各區的市民都可以輕鬆參與其中,為大家帶來更多歡樂,and spark curiosity,並支持及推廣藝術、文化、教育。」同時,Michelle所擁有的二十五年以上籌款經驗並非「講笑」,今年疫症令聚會異常困難,但Michelle仍然集結了城中八位名廚共米芝蓮二十星,為籌款晚宴無私出力。經歷重重困難仍然堅持,是因為兩個字:回饋。疫症以來,在香港大迴響的活動可能十隻手指可數,能夠衝出香港的更少之又少;因此,Michelle希望藉此機會向世界推廣香港,提升香港在世界的文化地位——就連CNN等外媒都極之重視是次恐龍展,可見舉足輕重。
於科學館舉辦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八大.尋龍記」
Michelle的三位子女一起參與恐龍展的籌款宴會(左起:FIF的常務總監Amanda(張詩賢)、Michelle、女兒Jennifer(張詠賢)及FIF年輕會員Adrian(張嘉慶))
除了恐龍展、籌款及機械恐龍巡迴之外,其實FIF還有多個合作,包括跟很多香港人的童年回憶——《櫻桃小丸子》,和本地的網上學習平台Snapask攜手,一起舉辦名為「我和恐龍有個約會」的教育拓展計劃。 這個計劃由Michelle的女兒Amanda(張詩賢),亦即FIF的常務總監親手包辦,內容很豐富,包括由小丸子和花輪同學帶領的週末導賞團、雙語故事書、STEM線上課程、電子探索日誌等,無論大家在博物館內館內,都可以享受獨特的觀展體驗,以一個輕鬆有趣的方式認識恐龍和學習相關的科普知識。還未完的!原來恐龍展還有壓軸的科學跟installation art的聯乘,將會在今年年尾面世,這個大型展覽原來是Michelle的兒子Adrian(張嘉慶)負責,他亦為FIF的年輕成員,跟隨Michelle的步伐為慈善出力。
Michelle除了為FIF花盡心神之外,她亦為高級珠寶Carnet Jewellery的創辦人之一及設計總監,她形容兩個崗位同樣要求對細節的極致,因此其實並不大分別;但比起這兩個崗位,家庭仍然是最重要的。
為FIF籌款的三場恐龍慈善晚宴邀請了來自多個不同界別的人士,包括四歲的IG KOL Lucy跟媽媽,中間的Michelle戴着的亦是Carnet的最新設計項鏈,別具創意及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