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lj.hkej.com
Skip This Ads

Ginza West:洋菓子店的故事(下)

2016-04-27

 
在東京郊區山梨縣參觀Ginza West的廠房,能感受到的是日本人做事的專注和細膩:所有曲奇、酥餅皆是手造──當然有些工序如攪拌,由機械輔助完成。然而,現場所見,即使是代勞的機器,都是工業用機器裏最小型的:焗爐、攪拌機……但分為多部完成工序。好奇問現任社長依田龍一,這豈不是很不符合經濟效益?買大型機器不就可以了嗎?依田先生笑笑回答說,品牌的核心價值正正是在於手造質感的矜貴,所以他們採用小型機器,一來避免巨量生產下的公式化味道,二來攪拌過的材料不太會黏附在小型機器上,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Image description 王牌產品楓葉派,由麵糰裹上新鮮牛油後放到機器裏反覆摺疊出256層的酥油皮做成,口感異常香酥鬆脆,表面沾上砂糖,但吃下不會太甜。

優質廚餘餵豬

所以,絕大部分工序都是人手完成,包括為包裝系上金線,綁蝴蝶結。走着看着,感覺十分親切,就好像自己在家動手烘焙,只是規模較大。工廠窗明几淨、一塵不染,人人埋頭做事,現場只有機器發出的聲響,夾雜空氣中隱隱約約傳來的牛油香、麵粉香,這氣氛祥和得接近神聖。參觀廠房,猶如進入一個品牌的心臟,得以一窺製作的訣妙:一律採用青森雞蛋、栃木縣士多啤梨、一級美加麵粉,至於關鍵的牛油,分別採用北海道和東北牛油兩種。這當中有講究:製作曲奇,用北海道牛油,因為北海道牛是草飼牛,所產牛油味道更為濃郁,所製的曲奇,香氣馥馥,餘味留舌本;做王牌產品楓葉派,則用東北牛油,原因是楓葉派的製作,牛油所需量大以達到香酥口感,東北牛油味道較淡,那吃起來就味濃猶清,酥鬆而不會膩口。

參觀的小插曲:由於人手製作,質感酥脆的楓葉派折損率最高,廠房有好幾個大桶,專門收集形狀有瑕疵無法通過QC的完成品,順口一問,如何處理這些「優質廚餘」呢?社長說,多年來他們會送給附近的農民,農民將之處理成養豬的飼料。哇!我們不禁起哄:「識食梗係食山梨豚!」多麼高級的飼料,難怪山梨縣所產的豚肉享有盛名,有部分恐怕要歸功於他們的楓葉派?哈哈。

Image description 東京南青山店的café,休閒氣氛濃厚。

海外café無了期

Ginza West在東京除了在百貨公司裏設有櫃台,也有兩家café,風格截然不同。銀座老店走經典古雅的路線,朱古力色皮革高背椅、鋪白色桌布的小矮桌,兩台早已不再使用的黑膠唱盤作裝飾品,空氣中縷縷咖啡香與客人的輕聲細語交錯,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南青山店現代雅致,店舖前有個小花園散發休閒氣息,木窗框製造了溫暖的感覺──周末,這裏往往一桌難求,等位至少需要一個小時。南青山店有自家廚房每天新鮮製作菜單上的蛋糕、甜點及輕食。當你以為只是一般café的菜式,入口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簡單如火腿多士,已是一吃難忘,原來連火腿也是找專人生產,獨家供應,外面找不到;招牌糕點之一的rare cheese cake,以兩種芝士做出入口順滑即溶、食味濃郁、甜度輕怡的效果,人人吃過擊節再三!

由於Ginza West剛於灣仔重建的囍帖街開了海外唯一的分店,我忙追問社長,有沒有機會也把café也開來香港呀?社長又是一貫優雅地笑一笑,接着卻是搖搖頭:「在海外開café,所涉及的人手、培訓不簡單,菜單的出品素質很難控制,不想做壞招牌,暫時不會考慮。」

日本人的擇善固執,不因利字當頭而動搖的價值觀,是傲氣,也是風骨!

BLOG